第6章 制榜进行时-《全球财富》


    第(2/3)页

    “对,人称“杨百万”、“中国第一股民”,他在证券市场拥有许多“第一”:第一个从事大宗国库券异地交易的个人,第一个个人从保安公司聘请保镖,第一个作为个人投资者被大学聘为教授……”

    其实,杨淮定的故事远比几个头衔要精彩得多,他是原沪

    海铁合金厂职工,    1988年从事被市场忽略的国库券买卖赚取

    其人生第一桶金而成名,随后成为沪海滩第一批证券投资大户,股票市场上炽手可热的风云人物……

    这个人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时代的折射!

    彭渤有条不紊地讲讲述着杨淮定的发家史,在1988年,杨淮定辛辛苦苦第一次易地买卖国库券竟挣了1060元,而这才来回两天时间,这在沪海工人人均收入200--300元的年头,可不是个小数字!……

    许多学生的眼里透出复杂的光芒,图书馆里很安静,掉针可闻,只有彭渤的话在回响。

    “好了,不说杨淮定了,6月份克林顿总统到中国来都接见了谁?这些人物肯定是要加上的。”彭渤看看正注视着自己的颜宁。

    “一共选定了12位企业家与克林顿共进午餐,”颜宁道,说话时她的头却一直看着手中的资料,这个女孩思考时的样子有种特别的魅力,“沪海埃通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吴灵灵,中路集团的陈永……”

    “陈永,沪海滩第一辆劳斯莱斯的拥有者,”彭渤在座位上坐下来,十几人都围拢过来,一些在这里学习的学生也围拢来,他明显就是这里的焦点,“说到劳斯莱斯了,还有,李晓桦,华达国际投资集团董事长,中国第一个买法拉利跑车的人……”

    “注意啊,我说起豪车,并不是提倡拜金,我要说的是,像李晓桦、陈永等人,均是草根起步,甚至很多人曾经也是打工者、无助者,对财富仰望,似乎彼此距离很遥远。那他们凭什么赢得财富,成为千亿、亿万甚至是首富?”

    图书馆里鸦雀无声,大家都在静静地听着彭渤的解答。

    “我认为,做一个好产品,找到一个好项目是前提。另外,经营财富即是经营人生,商业世界碰到的种种问题、困局,很多是人的问题。比如,心态浮躁,无法摆正对财富真正价值的认识,就像一代“沪海首富”,拿女人当股票,玩的是没有明天的豪赌……好的商业模式,是赚钱看不到尽头,而让你一眼看见尽头的,最终是做不长久,也很难持续赚到钱的。”

    “对了,说起李晓桦,你们知道他的第一桶金怎么来的吗?”

    “不知道。”大家纷纷摇头,沪海女生笑着注视着彭渤,他真象是一个大学教授,可是,就是在学校教授的课堂上,大家也不会听得这么认真。

    “漳光101啊!101催生了中国两个“首富”:一个是京城首富李晓华,另一个是沪海首富周正义。这在中国商业史上,绝无仅有,这被哈佛大学作为商业创新模式的经典教学案例。”

    看着大家的小眼神,彭渤感觉自己的演讲欲爆棚,“沪海的第一辆保时捷就是周的杰作!……1988年,东瀛前首相竹下登访问中国,我们的领导看到竹下登有局部脱发,我们作为国礼送给他的就是10瓶“101”。”

    “现在,你们看到很多中国人都在买索尼的电视机、录像机、冰箱,但是你们没有看过80年代中期,东瀛人昼夜排队抢购101,导致收款机全被烧坏了。那个时候,101真的为中华民族争了气,挣了大把的日元。”

    确实,在中国商业史上,几乎没有一种产品能像101一样,在西方发达国家东瀛等地形成抢购狂潮,并造就了如李晓桦、周正义、赵漳光等中国一批亿万富豪。

    “当时,很多在东瀛的留学生,纷纷加入倒卖101;一瓶“101”出口价是2000日元,出手却以几倍几十倍的价格上翻,最高卖到了4万日元。不少人说,卖两三瓶101,等于留学生在东瀛的半年生活费。”

    “那年头,京城出现了从东瀛来的“生发旅行团”、“毛发再生观光团”等,京城当时流行一句话:“登长城、吃烤鸭、治秃子”。事实上,101造就的富豪,除京城首富李晓华、沪海首富周正毅、毛玉屏夫妇外,更有地产大亨刘长鸣,创办凤凰卫视的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刘长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