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这个坏蛋-《人生一串》


    第(2/3)页

    冬子把车开回公司时,发现冯警官已经距离自己只有三四十米了,果然住得近。

    他们一同上楼,冯警官先夸了装修,再夸了位置。“毕竟广东的上市公司,气派就是不同。这设计是谁搞的?”

    “我说是我设计的,你信吗?”

    “我信。”

    “你公安的怀疑精神呢?”

    “你又没有骗过我。况且,你根本没有骗我的动机,对不对?”警官果然老辣,逻辑没错。

    先烧好开水,冲了咖啡,整个屋子就飘荡起优雅的气息。

    “小夏什么时候到?”冯警官倒是直接,并不掩饰他对小夏的兴趣。

    “过一会就到,打的士,大概半个小时就行了。”

    冯警官请冬子介绍一下小夏的情况。“你懂的。”冯警官眼神递过来,冬子会心一笑,这事,好理解。

    冬子就把他所知道的,小夏的家庭工作情况,简要地作了介绍,反问到:“你想追她?”

    “她好像很反感我呢。”冯警官有些无奈。

    “女生嘛,总是矜持,你得有耐心。”

    两人有一句没一句地说话,原来冯警官在乡下派出所已经工作大半年了,这回请了假,回来休息大概二十天的时间。然后,就在西安的公安部门上班了。

    为期一年的基层锻炼时间满了,进入机关工作,安排在刑侦处。这样一个青年才俊,在冬子看来,他是配得上小夏的。但不知道,小夏为什么故意躲着他。

    大概过了一个小时,小夏才过来。在公司楼下,不敢上来。冬子专门下去接她上来,等她进门后,发现冯警官也在,愣了一下,但还是坐下了。

    她跟冯警官礼貌地打了招呼,然后,在冬子冲咖啡的时间里,她环视了这个客厅。

    “估计这也是你设计的,为什么画册上没有呢?”

    “习作,哪里好意思印出来?”冬子谦虚到,把咖啡递给了冯警官。

    此时,冯警官不敢专门找小夏说话了,只是以谈案情的名义,开了个头。

    原来,那两个打能娃的男人,虽然是犯罪团伙的一员,但是从犯。联系买家与钱的交接,都是王菊花在负责。在能娃的回忆中,当时挨打,确实打他吓着了。但是,并没打好重。这两个家伙,够不上伤害罪,当时就是为了吓唬能娃,让他听说。毕竟,如果孩子身上有伤脸上有痕,卖不出好价钱的。

    这两个人,当时只是王菊花给工资的,卖的钱是多少,卖到哪家,他们都不太清楚,所以,他们的罪并不重,况且,过了追诉时效,已经不可以起诉他们了。

    冯警官强调,这两个人现在在乡镇打短工,日子也过得不太好,要他们赔钱,他们也愿意,只是拿不出来而已。

    小夏听到这里,颇觉失望。

    “你问能娃时,他的精神状态还好吧?”小夏转移了关注话题。

    “还好,果然,亲情是最好的治疗,基本上正常了。天天帮柳叶磨豆腐,背到街上卖。柳叶也就轻松了。况且,能娃有把子力气,每天,他们要卖三四方豆腐,挣两百多块钱呢,已经够用了。况且,柳家庄王家庄已经原谅了柳叶,也经常与看奶奶和外公外婆,能娃已经可以立起一个家了。”

    听到这里,小夏望了望冬子,喜悦与轻松溢于眼角。

    “有一个情况,可以解开,能娃当年为什么受那么大的刺激,一切与柳叶后面那个丈夫有关。”

    听到这里,冬子与小夏马上专注起来。

    原来,找到那两个打人的从犯,了解了情况后,冯警官为了多打听一些事情,就给那两人摊牌了。说,只要他们把能够回忆起的,关于能娃的事,多说些,他就不再追究他们的责任了。

    因为有这个摊牌与坦然,那两个也就说了一个我们以前不掌握的情况。两人不是住在一起的,但说法都差不多,看样子,确实是事实。

    能娃的卖家,是王菊花联系的。因为,王菊花是贩卖人口的老手。但提出,要把能娃卖掉的人,却是柳叶后面的丈夫。好像,王菊花得了钱后,还给那个男人,给了一点。

    “太坏了!这还是人吗?”小夏咬牙切齿。

    不怕贼偷,只怕贼惦记。能娃的行踪,因为这事,早就被王菊花惦记上了,所以,能娃一旦私自离家,她就跟踪着,才那么巧地,把流浪的能娃拐走。

    不仅如此,这位柳叶后来的男人,在能娃在他家住的时候,经常恐吓他。这事,在火车上,能娃做恶梦,老说梦里有人打他。这两个车上的男人问起过,当时能娃就是这么说的。所以,柳叶后来的男人,才是能娃心理问题最大的原因。

    长期的冷热暴力加上恐吓殴打,造成了能娃的心理障碍。

    “太坏了,千刀万剐。”小夏再次表达了愤怒。

    “所以,我一定要找到这个人,不仅仅是他骗钱的事。是不是可以定性为骗,这个不好说。但是,虐待能娃的事,总得有人跟他算账。况且,我还有一个猜测。”

    说到此时,冯警官端起咖啡杯,喝起了咖啡。倒不是他故意卖关子,他是借此观察小夏的反应。

    “咋磨叽起来了呢?”小夏急于知道答案。

    “人家喝口水,都讲了半天了。”冬子打着圆场。

    冯警官马上放下杯子,嘴角咖啡痕迹还没擦,就赶紧讲了起来。

    这位浪荡杂痞,叫胡三,在当地很有名,但好久没回过家了。他老家只有一个父亲在,已经不晓得这个儿子跑到哪里去了。不仅没寄过一分钱回来,连电话都打不通。

    母亲死得早,父亲管不住,很年轻时就在当地社会上混,坑蒙拐骗偷,都干过。被派出所拘留过好多次,倒也没干过大坏事,也没多少钱,名声还坏了,在当地找不到媳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