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赵桓始终不认为大宋的国力有任何问题,时至今日,大宋的国帑的收入增速已经超过了赵桓的预期,年岁万万缗。 这可不是四舍五入等于一个亿,而是真的一年收入一亿缗,在大宋银两不足的情况下,一两银子大约相当于一缗。 作为商贸最为繁盛的封建时代,这样的税收,绝对不会发生先帝创业未半,而花光预算的窘境。 他始终认为北宋的灭亡,是偶然之中的必然。 而这份必然,绝大多数都要落在党争之上。 没有任何朝代、任何制度可以千秋万代,一成不变,秦万世的宏图伟业,二世而亡。 而大宋朝政之中最大的问题,压根就不是什么三冗两积,就是出在了革故鼎新和祖宗之法的党争之上。 元祐、元丰党人之争端,就是赵匡胤和赵光义执政理念之争。 而郑望之提出的收养赵伯琮的根由,若是赵桓理会,就会再次在朝堂上掀起党争之祸。 这个口子不能开,赵桓选择冷处理,比李纲说的【指斥乘舆】为罪名罢黜郑望之,要高明一些。 高明就高明在,赵桓的目光并没有停留在大宋以及之前,他的目光看在了整个历史长河之上,他知道南宋有一个人,就是因为【指斥乘舆】而死。 死于指斥乘舆之名的恰好就是现在赵桓手中的第一大将,岳飞。 而岳飞死后,给南宋朝廷带来了最为恐怖的影响,并非军事上的疲软。 岳飞死后,大宋并非后继无人,亿兆人口之中,出几个英武之人,那再简单不过,虞允文的力挽狂澜、辛弃疾万夫难挡、王坚坚如磐石等等不可胜数。 泱泱中华,代代有人杰,岁岁有猛士。 并不会因为岳飞一人之死,整个国朝无以为继的局面。 岳飞的死,对南宋朝堂的最大的影响,就是岳飞死于【诏狱】。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