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布衣军事家-《脸谱下的大明》


    第(2/3)页

    钱渊眨眨眼,这是在巡抚衙门里和幸时、王忬说笑的话。

    “王民应调兵北上得朝中赞誉,但谭子理是跳着脚骂娘呢。”中年人哈哈大笑道:“不过你也该被骂!”

    别说归有光、沈兴平了,就是钱渊也有点莫名其妙,只有孙克弘在苦笑。

    “可怜渊哥儿回去要挨骂了。”孙克弘摇头道:“胳膊肘儿往外撇!”

    “谭子理是宜黄谭氏。”中年人提点道。

    “那是我……”钱渊结巴起来。

    “那是你隔房小舅。”孙克弘说出了答案。

    特么和戚继光齐名的谭伦是我小舅舅?

    也就是说我当时给王忬出的主意短暂的维持了松江、嘉兴两地明军、倭寇相持不下的局面,却坑了自家小舅?

    钱渊捂着脑袋又觉得头痛了,难怪特么王忬当时答应的那么痛快!

    沉默片刻后,钱渊的视线落在中年人脸上,“还没请教?”

    归有光咳嗽两声,“这位是乙未年秀才郑若曾郑伯鲁,也是昆山人。”

    “那是嘉靖十四年,郑前辈……”钱渊行礼到一半突然僵住了,“郑若曾……”

    “渊哥儿。”孙克弘小声提醒,当着人家的面直呼其名是非常无礼的。

    钱渊猛然醒悟,笑着行礼道:“郑前辈,这次守城可全靠你了。”

    钱渊从来不是个勇于任事的人,但到了关键时刻,也从来不会推诿,如今城内除了卢斌之外,他一个人都不信任,事实上他只能信任卢斌,因为除了手下的杨文、张三带的一帮打行的打手之外,其他的兵丁都在卢斌麾下。

    但钱渊可以信任郑若曾。

    原因很简单,这个人很牛,他是明清两代最出色的军事家之一,只不过因为其没有直接领军也没有正式官职导致名声不响。

    后世认为胡宗宪所著的《筹海图编》被认为是明清两代无人可以超越的存在,实际上这是郑若曾的杰作。

    郑若曾在东南抗倭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胡宗宪幕府中人才济济,如徐渭、何心隐都名扬天下,但郑若曾才是最关键的那个人,他也被后世称为“布衣军事家”。

    寒暄几句后,不甘寂寞的沈兴平又提起大家最关注的那个话题,“倭寇真的会攻嘉定?”

    “可能性很大。”郑若曾叹道:“如果是劫掠乡野,还不如南下去上海、华亭两县。”

    这时候,看见杨文正在外面招手的钱渊突然起身出了门。

    “怎么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