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六章 真会演!-《脸谱下的大明》
第(2/3)页
陈有年目光闪烁,没有说什么只点了点头。
“看看徐华亭门下都是些什么人!”徐渭将信纸递给孙鑨,不屑道:“董家贪婪更甚东楼,若要缉私,必先除董家。”
孙鑨瞄了几眼点点头,但没有接过话茬,董家的事在这儿不太好提起,他笑着看向钱渊,“展才,记得当年你也提起海刚峰。”
“可傲霜雪不可为栋梁。”徐渭嗤笑。
诸大绶笑着插嘴,“海刚峰如今在浙江好大名声。”
“海笔架嘛。”
“据说陆与绳曾提议调海瑞入京。”杨铨拍拍脑袋,“说此人有风骨,堪为风宪。”
“入都察院?入六科?”
“那还不天下大乱!”钱渊无语了,这可是位上书提议复太祖贪赃二十两剥皮充草的狠人,如果任科道言官那还不将满朝文武喷个遍?
在海瑞眼里,徐阶不是好鸟,高拱不是好鸟,李默不是好鸟,钱渊自然更不是好鸟。
“宁波推官。”孙鑨想了会儿,“毕竟是荆川公临终前举荐……”
“荆川公有识人之明。”钱渊不动声色的点头道:“朝阳兄明日可试试,海刚峰曾任苏州府长洲知县,与天官连襟宁夏巡抚王学甫有旧。”
对于海瑞本人,钱渊相当的无所谓,但如果真任宁波推官,掌刑狱,还真是麻烦事。
要知道在历史上,海瑞判案……与其冤屈兄长,宁愿冤屈弟弟;与其冤屈叔伯,宁愿冤屈侄子。
而且唐顺之前年举荐海瑞的时候,钱渊就查过,海瑞在判处民间借贷案,要求必须以书面契约为依据,而民间是很少用正式的书面契约的……而宁波因为商业的旺盛,类似的借贷事件非常多,甚至还有的大户专门做这门生意。
但就如孙鑨所言,毕竟是唐顺之遗书举荐……不过就是个宁波推官,也翻不起大浪。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