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再从头做一次刷机测试。” “再检查一遍网络通信。” “再检查一遍论坛后台……” “……” 小米和实验室的员工们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最后的验证工作。 即便这已经是今天第三次了。 但大家都没什么怨言。 把所有可能意外情况消灭在上线以前,是基本流程。 总比上线之后遇到各种意外手忙脚乱要来得好。 除了林氷以外,连陆薇语都在忙着。 唯独方年左看看右看看,发现自己什么都用不着做。 连话都不用说。 他可乐得清闲,在心里嘀咕:“就很棒!” ………… ………… 2010年8月8日14时08分。 ‘女娲’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正式上线女娲论坛。 没有铺天盖地的宣传,低调而平静的上线。 只是完全针对用户层面的系统上线,没有附带任何接口说明文档。 包括之前方年小嘴抹了蜜那次之后,小米其实最终也没有正式上线官方说明文档。 不过这几个月也不是什么都没改进,更不是什么都没做。 而是在昨天的会议上,实验室和小米方的工程师最终一致决定延缓上线官方说明文档。 重要原因是…… 小米方最牛逼的工程师认出了实验室稳定版小组的组长。 据说这位组长当年是教过他计算机系统。 是知名大牛。 连林氷都认识这个人。 叫吴三石。 不过方年却对这个名字没有任何印象,不管是这辈子还是上辈子。 即便上辈子他在码农行业混迹多年。 可能这就叫时代总会埋没一些人才。 毕竟,从世纪初到现在再到将来,会对开发操作系统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少。 这位吴三石组长认为,现在开发团队扩大,更有国内那么高校研究小组的支持,完全可以等彻底了解完系统内核,集思广益之后再做决定。 毕竟,很有可能会调整现有的内核框架以达到更好的兼容扩展性。 乃至可能会因此重新决议应用框架开发语言。 至于说明文档,人多力量大,调整起来不困难。 方年也认同这位吴三石的看法的某一句: 最核心的内核应该尽可能的精简高效,最好是能达到linux那个不足一万行的地步。 挺务实的,没说超越这种词…… ………… 随着时间的推移,正式上线的‘女娲’开始逐渐被用户下载。 速度始终不温不火。 1、3、6、11…… 方年倒是没什么特别的感觉。 至少按照这个增长速度,很容易突破123次。 而且只要有人上论坛宣传,原先那123个用户应该很快就会全部再次参与进来。 毕竟…… 早在很久之前,方年就跟雷軍说过,在刷机成功后的开机页面动画上,展示这123位志愿者用户的论坛id。 作为一种交互式回报。 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案。 14点21分,下载数量忽然‘暴增’。 眨眼就突破了100份,接着是120份,150份…… 论坛里面出现了讨论帖。 “哇塞,我能说我很惊讶吗,我看了说明文档说有意外惊喜,并不认为跟我有关系,没想打刷完机刚开机就看到了我的id,谢谢!” “我想,我已经成为了这个rom的忠实用户。” “……” “这个rom比起之前,流畅度更好了,体验感也好了不少。” “还是不小心遇到了bug,不过并不导致死机,如果疯狂按拨号键盘然后拨出,会造成严重卡顿,通话功能自动退出……” “……” “我倒是挺关心说明文档里面的一条:根据用户反馈意见,每周日更新版本,是真的吗?” “每周更新,有点期待啊!” “是不是什么问题都可以提啊,我想要玩小游戏。” “我有点期待后续推出的开发版。” “……” 虽然看起来论坛有点火热的样子,但实际上目前‘女娲’正式版的总使用数量刚破200人。 只是因为有些激动的发烧友一口气发了很多条帖子。 令小米+实验室所有在场工程师羞愧的是,第一个bug竟然来得那么快! 仅仅只是狂按拨号键盘拨出就会导致通话功能崩溃退出。 简直是当场打脸。 交接流程昨天就正式启动了,在见到了这样的场景后,两边的研发人员都没让任何人说,各自迅速回到了自己工位上,噼里啪啦敲起了键盘。 方年也不知道他们是急着改bug还是去做什么了。 反正各司其职就挺好的。 实验室就需要这样的风气。 积极主动、勤勉踏实、前沿先进。 ………… 下午三点钟,‘女娲’系统正式版用户突破300人。 差不多是预期值,算是有点遇冷。 因为不会进行新的营销或者广告,所以接下来就全是研发工作。 方年跟林氷一起离开了实验室。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