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釜底抽薪(gaolaochou打赏加更)-《三国小霸王(策行三国)》


    第(1/3)页

    或许是因为性格相投,孙策和郭嘉有着超越其他人的默契,但这次却没得到响应,多少有些意外,稍微一想,却释然了。

    汉代儒学大兴,读书人不管是哪门哪派,儒家学问都是要接触的,《论语》《孝经》是入门科目,再深入一层就要读经,《春秋》在汉代社会有着后人难以想象的影响力,哪怕是没读过《春秋》的人也难脱其伦理规则的限制。

    但儒家学问的根基在人伦,由父子而君臣,父子在先,君臣在后。孔子建立儒家的时候还是春秋时期,那时候虽然有天下共主周王,却和后世的皇帝有着本质的区别。所谓君之君非我之君,臣之臣非我之臣,君臣关系相对比较松散,合则为君臣,不合则为寇雦,只要程序正义,没人会有什么意见。父子则不同,这是与天俱来的血缘关系,无法更改,优先于君臣关系。所以伍子胥复仇,世人谴责他的只是掘墓鞭尸,而不是引吴伐楚,原因很简单,楚平王有错在先,伍子胥为父兄报仇,天经地义。

    汉代秉承遗风,认为父子先于君臣,孝在前,忠在后,虽然出于现实利益,君权已经稳固,但至少在道义上,父子关系还是优先于君臣关系。后来曹丕问群臣,君父各有重病,只有一丸救命药,是该救君还是该救父时,邴原毫不犹豫地直言救父,曹丕也只能表示认可。

    这个故事如何解读,说法不同,但是公认的道德层面,父子先于君臣是没什么疑问的,所以郭嘉才会答得这么直接,而没有把孙策的话当成笑话。事实上,这件事也不能当笑话,不管你私下里如何认为,在公众面前,你还得尊重民意。

    孙策原本也没什么君主意识,充其量就觉得自己是个小老板、包工头,也没指望别人为忠而弃孝,对郭嘉的态度不仅没有反感,反而觉得可贵。

    “奉孝所言甚是,是我一时失言了。”

    郭嘉颜色缓和了些,却还是提醒道:“将军位高权重,一言一行,万众瞩目,还是应该谨慎些。”

    孙策笑了一声。是啊,一不小心,自己也是万众瞩目了。只是他有些不习惯,这样的话由张纮来说很正常,由郭嘉嘴里说出来却多少有些意外。看来这件事真的不容小视,否则郭嘉不会这么严肃。

    孙策自我反省的时候,关家父子已经哭成一团。关毅悲伤过度,未老先衰,视力不好,凑在关羽脸上看了又看,喜道:“长生儿,听说你做将军了?为父甚是喜欢,已经在祖茔前上香,禀告先祖,告诉他们你为关家争光了。”

    关羽洪亮的哭声顿时停住,心虚地看着关毅。“父亲,你……听谁说的?”

    “孙将军,那个很年轻的孙将军。”关毅很欣慰,拍着关羽的肩膀。“他那么年轻,又不读书,都能做将军,我儿长生如此雄壮,又通晓《春秋》,自然也做得。”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