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虞翻在帐前站了半晌,忽然打了个激零,反应过来,懊丧的一拍脑袋。“噫,不意今日尽为狡童所趁。什么论易比武,公平起见,这分明是一计嘛。”他四顾而望,却发现帐前已经空空如也,除了当值的卫士坚守岗位,其他观战的人都已经散去。中军大帐的门还开着,依稀透着灯光,人影晃动。 虞翻犹豫了片刻,转身向大帐走去。站在门口的郭武看了他一眼,伸手拦住了他。虞翻眼睛一横,正准备发怒,里面传出孙策的声音。 “子威,让虞仲翔进来吧。” 郭武放下了手臂。“请。” 虞翻低头入帐,见孙策正坐在案前,案上铺着一张地图,除了他刚刚见过的陆议、孙权之外,还有两个人,一个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一个是十三四岁的少年。虞翻迟疑了片刻,放轻脚步,走到孙策面前。 “孙将军……” 孙策抬起头,看了虞翻一眼。“我说过,你远来劳顿,不宜交锋。这次比武不作数,你是在营里休息,还是去馀暨?要不回山阴也行,休息好了再来,我随时恭候。” 虞翻摇摇手。“胜负乃是小事,不足挂齿。我想……问一句,将军的矛法中是不是有易理?” “算是有一点吧,不过我的易和你的易不是一回事,恐怕帮不上你。” 虞翻很尴尬。论易,孙策除了诡辩之外没有任何值得他重视的意见。比矛,他虽然输了,却也差距不远,最多算他轻敌,好好休息一下再战,未尝没有取胜的机会。可如果孙策的矛法中蕴含意理,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一阴一阳谓之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百姓日用而不知。能将道应用于日常生活,这一直是学者追求的目标。他是易学大家,他也精通矛法,但他的易学和矛法根本没有共通之处。可是孙策做到了,他将易道化入武道,知行合一,能将易理融于武艺之技,境界比他以为的更高,有和他论易的实力。 见贤思齐,对手难寻,他当然不能放过这样的机会。与此相比,一两次比武的胜负又算得了什么。 “那我就叨扰将军,在营中盘桓数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