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摸清各地受灾情况后,即可在内阁部议,商讨如何于各地划分物资、人力,有效赈灾。” “你说的不错,朕亦做此想。”朱由校颔首,道: “只不过,等摸清各地情况,再举行部议商讨,少则一月,多则半载,朝廷等得起,受灾百姓等得起吗?” 王在晋也道:“陛下仁圣爱民之心,臣所不及。” 现在的朱由校,实在没有心思去听什么马屁,一想到后世关于汶川大地震的电视剧画面,更恨不得立即派军队去救灾。 “王在晋,即日起,朕便以你为钦差大臣,赶往山东郓城,主持救灾事宜。” “有什么难处,可但讲无妨!” 王在晋显然被如此之快的决定吓了一跳。 古往今来,这等绵连数省的大震,朝廷赈灾无不是久经商榷,再周密安排。 在接到奏疏的当日,朝廷就任命钦差大臣赶赴灾区,这还是首例! “事发突然,以臣一人之力,实难办成此事,请陛下派两人为臂膀相助!”王在晋思虑片刻,随即说道。 朱由校静静坐着,手指敲打在御案上,沉吟片刻,道: “讲!” “淮北饷司杨嗣昌,南京詹事府少詹事温体仁,天启元年淮北各府大饥,他们都帮臣出了大力…” 王在晋这话点到即止,言罢即垂眸望地,心中忐忑。 他心中胆虚,此番举荐这两人,一是他们名声虽然不济,但是在地方赈灾上,的确比那些夸夸其谈之辈用力甚多。 二则是,王在晋也有关于自己的私心。 皇帝心,海底针。 如果想用这两人,自然会用,可若不想用他们,他介绍再多,也是于事无补。 朱由校眉头轻佻,静静注视着他。 数息之后,方才淡淡说道: “传谕,命王在晋为钦差大臣,发内帑银一百五十万两,赶赴山东,主持赈灾事宜。 另谕,淮北饷司杨嗣昌,以淮北大饥事有功,升任山东承宣布政使司左布政使。 南京詹事府少詹事温体仁亦同,升任山东道监察御史。 辅助钦差大臣,赈灾济民,不得有误!” 待王在晋离开,朱由校叫来许显纯,静静说道: “近日朕得到密报,说山东闻香教蠢蠢欲动,有个叫徐鸿儒的,正密谋造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