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七七章 谁的锅(求月票)-《谍海猎影》


    第(2/3)页

    和宋元良比,人家至少没拿泥巴糊,还用了点石灰。

    淞沪会战之前,张治中给了他三十万修钢筋水泥工事,宋元良却把钱全贪了。

    所有的工事,都是拿泥巴糊起来的……

    这是国民政府官员的基本操作,方不为已经不想吐槽了。

    所以一听三十主师修工事,唐生志才会过问都不过问一声,就答应下来。

    这样的工事,别说防炮弹,轻轻一震就会倒塌,哪个兵敢往里藏?

    更何况日军的炸弹简直就跟下雨一样的在往下丢。

    第二是防线。

    南京的留守部队,加起来有十万人,听起来很多。

    但这十万人,不但要守外围阵地,还要守复郭城墙,更要守复廓内的各制高点。

    光是城墙,就有一百余公里,一米一个人,能不能守得过来?

    但委员长设想的是,外围阵地若败,退下来之后就可以守复廓,复廓若败,退下来还可以守内城。

    这是连基本法都不讲了。

    方不为怀疑,委员长压根考虑过自己的兵会不会死这一点,好像每次退下来,人还是有那么多一样……

    第三是无纵深,无预备队。

    说白了还是人不够。

    委员长的设想是,南京多山,只要控制了各处山头和制高点,就可以居高临下,扼守住山与山之间的缺口,日军自然就最攻不进来。

    但这位完全忽略了日军重炮和飞机众多,炸弹充足这一点。

    就像今天这样,人家先是来几轮炮火覆盖,直接把山给你夷平,你怎么扼守?

    就算没有这么强的火力,日本人只要攻破一点,迂回包抄,就能对驻守各山头的**包了饺子。

    撤的稍微慢一点,就会被日军活活围死。

    方不为觉的,委员长纯粹是在拿冷兵器时代的战斗思维,在指挥这一次的战役。

    不管是工事偷工减料,还是防线过长,兵员太少,以及防守布置,都是蒋委长的锅。

    还要再给他加上“明知必败,硬要坚守”这一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