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天乩者】的表现最惊艳的部分,是那一记铲球动作,完全颠覆了我个人对机甲战术的认知和运用。 这两天我也仔细研究计算过,这个简单的动作,其中涉及到的五千个机甲力学传输、力学转化等力学相关问题,甚至已经打破了第三代机甲设计时,对腿部战术动作程序设定的极限。 这根本不是第三代机甲能够完成的动作,我怀疑南海分部已经将【天乩者】的操作系统改装成了数控系统。” 可不等斯科特接话,威廉又否定了自己的观点。 “但是改装是不可能的,数控系统,需要将机甲能够做到的动作,以代码的形式存入系统主电脑,这其中牵涉到十万多个力学公式计算,上万亿程序代码编写,单单这个工程,至少就要花几年时间,南海分部不可能这么快研究生产出数控系统并改装到机甲上。” 斯科特不由自主的点点头,以北美分部的科技实力,针对数控系统的研究,现在才完成了大约百分之六十。 而南海分部的实力比北美分部略逊一筹,对数控系统研究的起步时间又比较晚,他们怎么可能那么快? 于是斯科特思维发散,又想到了其他方面。 “会不会是驾驶员的问题,听说这次林国祥私自找了一个天才驾驶员驾驶【天乩者】,为此他还被议会记大过处分,并且议会还在今年应该下发南海分部的款项中,扣除了一亿美刀。” 威廉不屑的摇摇头,“这不可能,虽然驾驶员对机甲的战斗力有一定影响,但这个影响也只是局限在机甲设计的范围内。而【天乩者】,已经走出了这个范围。 虽然我很震惊【天乩者】的表现,但也只认为是自己对【天乩者】动作设计的局限不够了解,或者是了解得不够全面。 可我不认同是驾驶员打破了这种局限。 如果驾驶员打破了这个局限,比如让机甲的身体偏移幅度增大一毫米,那么下一秒绝对是华丽的跌倒。 机甲,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是一种将理论公式转化成动能的钢铁工具。 而科学,容不下一毫米的误差 ...........” 威廉博士就是一个科学狂热者,这类人,对于科学都是心存敬畏的,他们的科学观非常严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