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你等可选一识字的,自己看看。”韩浩说着,把身前的纸张推了过来。 “我便认识几个粗浅的字,”胡老三拿起纸张,艰难的读了一遍,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 随即又细细读了一遍。 他边上的众乡亲看着他的表情,越看心越凉。 普通百姓一提到契约就会想起卖身契之类的东西,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官员与百姓签契约,多半没什么好事。 “胡三哥,这上面到底写的是什么,是不是很刻薄?” “这大概是卖身为奴之类的契约吧,要是实在太苛刻,不如胡三哥带领咱们再回淮南吧。” “收成按官四民六分配,这是真的?”胡老三没有理会乡亲们,反而问韩浩道:“而且以户来算,按人口给我们租种田地,一租就是百年?” 其实官四民六的分成也不低,只不过有外面的官六民四作比较,已经算是很低的了。 众乡亲听了,一片哗然,这听起来好像比外面传言宽容的多啊。 首先,分配比例是倒过来的,民拿大头,官拿小头。 其次,田地一租就是百年,那跟把这些田地白给他们了有什么区别? 毕竟谁能活到百年之后? 一帮人七嘴八舌提出心中疑惑: “按人口给我们分配田地,孩童算不算?老人算不算?” “给我们分了田地之后,是不是我们想怎么种便怎么种,官府不加干涉?” 韩浩指着契约,笃定道:“这上面白纸黑字写着,无论男童女童,老翁老妪,只要家里有出气的,每人均可分得十亩田地。 至于田地分给你们之后,你们如何耕种,官府一概不管。 只不过,将来分成却并非一成不变。 如若每亩地产出三石粟米,按官四民六分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