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草民所耕田地,每亩产出五石,”胡老三恭恭敬敬的回答。 “多少?”刘协不禁瞪大眼睛,失声问道:“五石?” 他如果没有记错,大汉王朝历年来平均亩产三石,刚刚听到奏报,枣祗汇集全部青壮,由屯田司马率领耕种,亩产也不过三石二。 这胡老三一户人家,自然有老有少,不可能全部是青壮,每亩产出竟然有五石,简直太令人吃惊了。 其实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是,自从田地分给胡老三这些流民之后,每户人家都知道这是自己的田地,十亩里面有六亩产出是自己的,所以他们没日没夜的侍弄这些田地。 胡老三家虽然只有他一个青壮,但是一家五口人,包括他的老父亲与妻子都在田地里帮忙干活。 连他一对尚在垂髫之年的儿女都知道帮忙除草,一家人真可谓一株苗一株苗的侍弄,丝毫不敢马虎,就是因为当初契约规定,每亩增产一石,可以少缴一钧的粮食。 所以有那么高的产量也不奇怪。 “亩产五石,你可知谎报乃是欺君之罪?”孔融在旁边大声喝道:“具体产出多少,还不从实招来?” 孔融听说,枣祗所耕种田地亩产三石二,已经是超过大汉王朝平均水平,这帮流民根本就没人率领指导,竟然能产出将近两倍,谁能相信? “五石还能有假?”胡老三瞪大眼睛道:“草民耕种五十亩田,每亩收成五石,共计产出二百五十石。 另外草民还开荒五亩,共计产出十五石粮。 按照官田官四民六,荒田官一民九分配,草民已将预备上缴的一百零二石粮准备好,随时等待官府收缴。” “五十亩田,便能上缴一百零二石粮?”站在旁边的曹操有些动容,满脸疑惑的问道:“此言可当真?” 说这话时,他不由自主的看了枣祗一眼。 枣祗耗费那么多人力物力,每五十亩田收缴上来的粮食只有九十石,可是刘平无为而治,收上来的粮食竟有一百零二石,这怎不令人震惊? “曹司空,这刁民一定是在说谎,”枣祗也不淡定了,赶紧上前在曹操面前施礼。 “是不是说谎一看便知,”胡老三毕竟也算的上这帮流民的头人,见这帮官员不停的质疑,也就豁出去了,大声道:“陛下,其实草民家田地还算产出少的,毕竟草民家劳力少,别家还有产出近六石的,如今都已经备好待收,陛下可随时派人查验。” “你家有几个劳力?”枣祗沉声问道。 “算得上劳力的只有草民一人,另有妻子与老父,还有两个垂髫幼子。”胡老三老老实实答道。 “简直一派胡言,”枣祗嗤之以鼻道:“仅有你一个劳力,能耕种五十亩田,且亩产五石,还有余力开荒? 你当我们是三岁孩童那么好骗么?” 以他对耕种的理解,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他选用所有青壮,还有屯田司马率领,每人也不过耕种十亩田。 可是这胡老三竟然连垂髫儿童都算上,一家五口,每人也耕种十亩田,那简直是胡说八道。 刘协看了枣祗一眼,冷声道:“卿言他们在说谎,岂不知他们若是虚报,岂不缴纳更多,于他们又有什么好处? 正如他所言,是非曲直,一看便知。” 刘协又对胡老三和颜悦色道:“卿前面带路。” 胡老三赶忙小跑着在前面带路,此时他也顾不得询问为什么刘使君不做籍田令了,他只是要用事实向大家表明,自己的确产出了那么多粮食。 很快就到了他家住的村落。 整个村子虽然依旧破烂不堪,但是碰上的每个人脸上都笑逐颜开,那似乎是丰收的喜悦。 胡老三带领皇帝以及众公卿来到他家耳房,那里面放了五个粮囤,众人都清楚,那是市面上常见的百石一个的粮囤。 胡老三上前将每一个粮囤上的油布掀开,一股新粮的香气扑鼻而来,只见粮囤里面堆满了粮食。 “你们自己看!”胡老三气呼呼的道。 所有公卿全都上前,把手伸进粮囤里上下一翻,确定从上到下都是粮食。 “此祥瑞也!”过了一会儿,孔融脸上带着尴尬之色,叹道:“亩产竟然真的有五石。” 其他公卿也感觉脸上火辣辣的,他们本以为刘平不懂农事,分成与枣祗正好相反,收成必然要少的多,万没想到亩产竟然高的离谱。 如此一来,这收成要高出枣祗了啊。 那他们还逼宫请愿去换掉刘平,请来枣祗,如此看来岂不是自己有眼无珠,错怪良才? 枣祗早已变成木头人一般呆立在当场,张大嘴巴,久久说不出话来,他依然不相信这些是真的,可是眼前所见又不由的他不信。 这时候曹操在旁边沉吟道:“每百亩田多产出十石,则兖豫二州有多少个百亩?” 想到这里随即摇了摇头,感觉胸口有些痛,不用算,那必定是个相当恐怖的数字。 他怎么也想不到,刘平管理籍田,竟然能管的如此出色。 这时候突然有个曹操侍从匆匆跑进来,在他耳边道:“司空不好了,有好多流民在成群结队的外逃。”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