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大皇子的正妃着素衣,于院中跪下,向顾怀辰叩首:“罪妇孙氏,拜见四王爷。” 顾怀辰叹气一口,走上前去,扶起了孙氏:“大嫂嫂不必这般,大哥之事,与你无干,我只是授命来问些事情。” 孙氏恭敬的将顾怀辰请进正堂,亲自烹了茶。 “这府内的下人呢?”顾怀辰问道。 “多是在战乱那天,便跑了,府中现在也没有那么多银钱,走便走了。”孙氏说的很随意。 顾怀辰本因母妃之仇,看大皇子府内所有人都增了几分厌恶。但顾怀远和皇贵妃都已经不在,迁怒他人,也不是他的作风。更何况,见如此萧条景色都能坦然面对的大皇妃,他更是说不出口了。 如何说出这满院家眷,全部诛杀的话。 那日密谈,本就是顾怀辰保了他们,造反谋逆,当诛九族,陛下妥协到只要三族的命,已是开恩。这事怨不得陛下,若无惩戒,如何震慑天下。 国有法度,顾怀辰是懂的。 孙氏似乎早已料到,神色坦然:“四王爷不必如此,夫君谋逆,后果我自然是知晓的。” 顾怀辰喝下茶,皱着眉,说此话时,如鲠在喉:“谋逆当诛九族,府内家眷,所识之人,都在九族之内。” 该来的,总归是逃不掉的,孙氏只是缓缓点头,并无惧色,命已至此,惧亦何用? “我不想讨功,若说九族,我也有不少故人与王府交情颇深,只将王府家眷,徐家家眷问斩,三族问罪,我求过情,但自然也是父王点了头的。嫂嫂也是大户人家的嫡女,应知父王如此已是徇私,身负多大压力。” 孙氏震惊着抬头,满目泪光,颤抖着重重跪下叩首道:“谢陛下隆恩,谢四王爷。能有此结果,已是万不敢想的。” 顾怀辰扶起地上的孙氏,声音淡淡道:“还有一事。” 孙氏抬眼看去。 顾怀辰想上前扶起她,开口说道:“博衍和蓉儿...” 孙氏执意跪在地上,伤神万分,顾怀远仅有的血脉,就是她所出的两个孩子,大公主顾蓉儿六岁,嫡长子顾博衍两岁:“陛下留不下他们是吗?” 顾怀辰很想披着他那身散漫的性子说句“节哀”,但久未开口,终还是说:“我会再去求个情,刑期总归是还有几日的,我会尽力而为。” 孙氏继续叩首:“王爷之恩,孙氏只有来世再报了。” 顾怀远点点头,他不再推诿,只想把孙氏扶起:“结果还未可知。” “王爷,蓉儿年龄有些大了,”孙氏咬了咬唇,身体颤抖,两行泪水从眼里留下:“若是陛下...可博衍年岁小,并不记事,若能过继,或是送去封地宗亲家养育,许是,许是还有一线希望。” 顾怀辰自然知道孙氏的意思,不能抱在一起死,若是能救下一个也都是好的。他点点头,在孙氏的目光中离开了王府,并交代看管的人,好生对待。 醉花楼 夏盼于战事结束后第二日,便回了醉花楼,好在醉花楼并没有过多损失,只是这本准备的密道,是已经废了,不能再用了。 只是三五日,醉花楼便重新开门了,夏盼只是禁了歌舞,吃酒的人还是不少的。 顾怀辰从大皇子府中出来,便一路到了醉花楼。 此时他正是疲累地躺在夏盼腿上,闭目养神。 “小公主是保不下的,你,知道的吧。”夏盼听完,看着他神色,知道他在思考,只能开口劝道:“小长孙或许可以,毕竟是陛下第一个孙儿,而且两岁也不太记事。” 他没睁眼,这些道理他怎会不懂:“博衍,无论去哪,哪个宗亲,都不会想要。一个造反皇子的骨肉,对待太好,父王会忌讳,苛待,会遭其他人诟病。” “但也是最好的法子了,他免于一死,已是万幸。”夏盼说到。 顾怀辰苦笑:“我还是想试一试,趁着父王念着我点好。” 夏盼没再说话,她是多少懂他的吧,孑然一身,恣意逍遥,大概是世人对顾怀辰最大的偏见了吧。他活的既不洒脱,也不逍遥。做不到真的冷漠,就注定被世事牵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