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9章 佳节至,心急如焚-《太子有疾奴家有药》


    第(2/3)页

    “你说呢?”赵祯绷着脸,拿了一个包子掰开,见里面是红豆沙的馅儿,又放了回去“他是来催我们回宫的。想想就烦。”

    忘忧挑了一个褶皱不一样的包子递给赵祯,低声劝道“中秋节是阖家团圆的节日,即便是在国丧中,陛下跟太后也是母子名分,自然要在一起过节,不然文武大臣们该有说嘴了。”

    “我不想吃豆沙包。”赵祯不悦地说。

    “知道,这个是咸蛋黄的。”忘忧把包子又往前递了递。

    赵祯接过来咬了一口,便见蛋黄濡软流油,鲜香可口,遂微笑点头说“如今吃惯了这个,到觉得那豆沙馅儿甜腻腻的叫人没胃口。”

    “中秋节要到了,咱们该准备些月饼。到时候陛下送给太后娘娘,也是一点孝心。”

    赵祯冷笑道“咱们送过去,她敢吃吗?”

    忘忧忙劝道“陛下,这话您在这里说说也就罢了,回宫之后可要把这性子收一收。”

    “知道!”赵祯吃完两个蛋黄包,拿了帕子擦了擦嘴巴,又伸手要茶。

    忘忧把一碗荷露茶递给他,赵祯喝了一口,叹道“这茶清甜爽口,好喝。”

    “陛下,有个事儿跟你商量一下。”忘忧接过茶盏,小声说。

    “什么事儿,说说看。”

    “中秋节回宫,我就不跟着回去了吧?”忘忧小声说。

    赵祯一愣,蹙眉问“为什么?”

    “哥哥要回来了,我想留在这里等他。”

    “你们数月未见,又逢着中秋,是该见一见。但是……”

    忘忧挽着赵祯的袖子轻轻地拽了拽,“就说,这院子里好些东西需要人看着,你不放心旁人就把我留下了。这样的借口想必太后娘娘是不会起疑心的。而且……我实在不想见她们。”

    赵祯沉吟半晌,方点头说“也好。你就留下来吧。”

    “多谢陛下恩典体恤。”忘忧深深一福。

    “忘忧,我……”赵祯伸手握住忘忧的手腕,低头想要说点什么,却又不知该如何说。

    忘忧低声劝道“陛下是天下君主,应以天下为重。还有,我林氏一门的冤案还等着陛下做主呢。陛下不能只一味地躲在这佛门清净之地。陛下要挺起胸脯去面对他们,以君王之尊,以无上智慧和谋略,让他们汗颜,让他们低下头臣服。”

    听了这话,赵祯忽然抬起头来看着忘忧,狐疑地问“是不是宋嬷嬷跟你说了什么?”

    忘忧愣了一下,反问道“宋嬷嬷?她要跟我说什么吗?”

    赵祯盯着忘忧的眼睛,半晌方冷笑道“你还没学会撒谎呢。”

    “陛下。”忘忧看着赵祯渐渐变冷的眼神,无奈的叹了口气,换了称呼“六郎!”

    “你呀!还真是知道我的软肋。”赵祯被忘忧糯软的声音给弄得没了脾气,无奈的叹了口气,不再追究其他。

    “那我去整理一下世子带来的东西,用心做些月饼糕点,六郎回宫的时候多带一些,出了太后宫里,也给贤王妃送一些过去吧。”

    “好。”赵祯伸手把忘忧耳边的碎发轻轻地拂到她的耳后,指尖在她的耳垂上轻轻地略过,捏了捏那只宛若泪滴的翡翠坠子,轻叹道“去忙吧。”

    忘忧福了一福,告退出去。

    赵祯心里明白忘忧的顾虑,或许她是真的不想看见太后和丁锦云她们,也是真的想留下来等沐霖,跟自己的兄长一起过个中秋节。但应该也是因为宋嬷嬷跟她说过一些话,所以她才跟自己保持了距离。

    也好。赵祯默默地想,这样也好。在自己完全有能力保护她周全之前,自己还是不能把她攥的太紧。

    爱之适足以害之。这样的道理他如何不懂?

    八月十三日,在大相国寺避暑的皇上摆开全副銮驾回宫。

    汴京城的大街上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把看瞻仰天子依仗的百姓们挡在外面。

    忘忧跟紫芸以看管屋舍书籍为名留在了大相国寺。袁妈妈和沈熹年也一并留了下来。

    沈熹年在院里院外房上房下的转悠了一圈儿,最后在院子里的藤椅上坐下来,反剪了双臂枕在脑后,看着蓝盈盈的天空,叹道“哎呀!还是人少了舒服!这小小的院子若只有咱们四个人住,我这辈子都不愿出去了!”

    忘忧拎着一个食盒放在旁边的桌上,叹道“沈公子,你也该回家看看了。”

    “我等晚上入更之后再回去,现在不着急。”沈熹年悠悠然地说道。

    忘忧催促道“我多做了些月饼糕点,你这就回去陪着夫人吃顿晚饭吧。总是深更半夜的回去,害的夫人等你到深夜,你的孝心哪里去了?”

    沈熹年坐直了身子才发下忘忧穿戴整齐,连披风都系好了,完全是要出门的样子,于是笑问“你跟我一同回去?那我们现在就走。”

    “我去翠墨书斋一趟,刚好跟你同路。”

    “你逸隽兄回来了?”沈熹年惊喜地问。

    “还没有,我去找余先生商量点事情。你把我送到翠墨书斋后就回家去,余先生自会送我回来的。”

    说话间,紫芸又拎了一个食盒过来交给忘忧,说“这是你要的。要我说还是我陪你走一趟,不然你一个人回来我也不放心呐。”

    “余先生是兄长的人,我与他接触过几次,知他是个妥当的。姐姐放心就是了。”

    沈熹年摆摆手说“好了好了,我先跟你去翠墨书斋,你办完事之后跟我回家一趟,我们一起陪我母亲用个晚饭,然后再一起回这里。不就万无一失了?”

    紫芸福身笑道“如此,就有劳沈公子了。”

    “好了,咱们走吧。”沈熹年一手拎一个食盒,朝着忘忧摆了摆头,先行往外走。

    忘忧又叮嘱了紫芸两句,方快步追上沈熹年的脚步。两个人出了大相国寺后雇了一辆车,先往翠墨书斋去。

    因为中秋节将至,许多清流门户互相之间往来送礼总是喜欢以字画古书为主,所以翠墨书斋的生意这几天也着实不错。忘忧和沈熹年进来的时候,余先生正忙着招呼买主。

    余先生一看忘忧跟沈熹年一起进门,立刻笑呵呵的招呼道“沈公子,劳您大驾走一趟,您要的东西到了,请先里间稍等,我这就拿给您。”

    “得咧!你先忙,我不着急。”沈熹年跟忘忧一起进了里间。

    忘忧熟门熟路的煮水点茶,不多时余先生把买家打发走了,给伙计放了假,又亲自关了店门后方进里间来。

    “余先生,眼看就中秋节了,我做了些月饼糕点给你。”忘忧指了指旁边的食盒,说。

    “多谢姑娘。”余先生拱手谢过之后,又转身去角落里开了一个带锁的抽屉,取了账册和一叠银票,递给忘忧,说“这是这个季度的账册和盈利。公子走的时候交代过,他若是一时半会赶不回来,账目便由姑娘查阅,这几个月的利钱也由姑娘保管。”

    “账册就不用看了,这些银票依旧按照兄长原来的办法存到钱庄去吧。余先生做事情兄长放心,我自然也不会有什么疑虑的。我今日来是想问问余先生,可有兄长最新的消息?朝中有消息说刘公子要回来了,兄长跟随他的左右,应该也会回来吧?”忘忧殷切地问。

    余先生又从怀里拿出一封书信给忘忧,说“这是公子托人捎回来的书信。姑娘不来,小人原本也会去大相国寺把这封书信给姑娘送去的。”

    忘忧忙接过书信撕开信封,取出来匆匆地读了一遍之后,失望地说“兄长说,军中出现了瘟疫,居然不能跟刘少奢一起回来。”

    “军中出现了瘟疫?!”沈熹年大惊,心想这可不是小事儿。

    “嗯。”忘忧点了点头,把手中的书信递给了沈熹年。

    沈熹年匆匆看过之后,皱眉说道“这可大大的不妙啊!”

    “是啊!瘟疫,一向都是死人无数的。哥哥虽然精通医术,但也极为危险。”忘忧担心地说。

    沈熹年心想若军中出现了瘟疫,就不仅仅是死人那么简单了。若是敌国得到消息,趁虚而入,到那时烽烟四起整个国家就会乱了!

    “熹年,我不能跟你回家了,我得进宫一趟。”忘忧说着,起身便往外走。

    “等等!”沈熹年一把拉住忘忧,皱眉问“你进宫做什么?你找到陛下又能怎么样?这样的军国大事就不是你能管的!你多说一句就是死罪,明白吗?!”

    “我要想办法!我得想办法——哥哥在那里呢,我必须想办法啊!”

    “你想什么办法?你能有什么办法?!”沈熹年低声吼着,“你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冷静!冷静,懂吗?!”

    “冷静?冷静……”忘忧急切地原地打了转儿,最后质问沈熹年“冷静之后呢?我只能干巴巴的等着吗?”

    沈熹年捏着忘忧的肩膀,沉声劝道“如果军中真有瘟疫,朝廷一定会有对策的。还有,军报都是八百里加急送入大内,太后处理朝政十几年,还有贤王,他们一定有办法解决这样的难题。你一个小丫头能帮上什么忙?”

    忘忧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强压着内心的慌乱,点了点头,说“是,我是不知道我能做什么,但我……我不想就这么等着。”

    “你现在必须等着!”沈熹年的语气很是强势,不容置疑。

    余先生也劝着忘忧“姑娘切莫急躁,以公子的医术,解决瘟疫应该不算难事。公子最牵挂的便是姑娘的安危,姑娘若是想让公子安心,应该即刻回一封书信告知公子您在京城一切安好。公子没有后顾之忧,便一定能够解决眼前的难题啊。”

    “余先生说的是,你要好好地写一封回信才对。”沈熹年趁机劝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