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这不一样啊-《1980之能源与动力强国》


    第(2/3)页

    所有工程技术能够实用化的前提,那都建立在基础技术突破上面,所以就算他杨仪知道汽轮机以后该往哪里发展又如何,因为他也不是全能的啊!

    难道要让杨仪去搞材料技术?去搞金属加工技术,去生产机床?

    那不是扯淡嘛.......

    况且最最重要一点,杨仪上辈子对汽轮机的知识积累,那也仅限于大学里面学到的理论知识。

    参加工作之后,他是进入了燃气轮机发电厂啊!!!

    虽然两者都是透平发电设备,但两者之间却是有本质上的区别。

    一个靠高温燃气做功,一个靠高温蒸汽做功。

    有水和没水,它还能一概而谈吗?

    终于明白情况之后,杨仪就不得不收起心底的轻视,并且重拾对这个时代的敬畏之心,毕竟大智商都差不了太多,之所以个人成就会不一样,那无非是所处时代、地位的限制罢了。

    回过头来看,相对于东汽厂在蒸汽轮机领域的大量技术积累,杨仪却完全找不到厂子对燃气轮机有任何研发积累,完全是一片空白。

    翻遍所有资料,杨仪甚至惊讶地发现一个事实:

    不仅东汽对燃气轮机没有研究,甚至冰城汽轮机厂、魔都汽轮机厂在内,他们都是空白或者半桶水。

    事情到这个时候,杨仪就不得不纠结起来。

    毕竟一个人的成功不仅得益于自身努力,更多还是要看时代发展需要,不管是所谓古代的“时势造英雄也好”,还是现代“风口与猪论”也罢。

    归根结底,顺应时代潮流,那么想成功就事半功倍,而如果硬是要逆流而上的话,那结果恐怕就难说了。

    越想越觉得这事儿头疼,甚至连续好几天都在纠结着。

    直到时间来到6月19日,也就是杨仪和厂子另外三人启程,要准备前往帝都参加培训班的时候。

    作为东汽厂精挑细选的青年储备干部,不管是丁厂长也好,还是别的副厂长,几乎能够抽出空闲时间的厂领导,大家都来送别。

    分管技术的王总工程师/副厂长同样也上了年龄,相比丁厂长来说,他对这次培训班更重视,直接把手下总工程师办公室的办公室主任给派了出来。

    而光看年龄,这位办公室的刘主任大概就有四十岁的样子。

    刘主任是六十年代初期由国内自主培养的大学生,虽然没有留学背景,但技术能力出众,这是整个设计部门都承认的。

    “好生学习,要多交流。这次把关注点放在30万机组的预研上,回来之后,咱们要大干一场。”说完,王总师重重地拍了拍得力干将的肩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