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十字路口的选择-《1980之能源与动力强国》


    第(2/3)页

    学生们心里都有各自的想法,再进去之后,也没有什么好犹豫。

    半小时后,终于轮到最后一批面试,东汽四大金刚,加上之前维持秩序的小油头,以及另外几位高校科研人员一起进入。

    走进现场一看,诸位大佬面前已经堆放了数量一的资料。

    讲课最有人格魅力的王学委桌上的资料有厚厚地一摞,看来诸位学员对他最认可,愿意跟他一起搞太阳能的人倒是不少。

    旁边是来自长安交大陈教授,他在国内学术界也走到了最顶级,是1980年新入选的学部委员,所以现在也应该称呼为:

    陈学委。

    这位的研究方向主攻蒸汽轮机和锅炉,此次培训班主要是来自三大汽轮机厂,所以大部分学员还是选择继续走老本行,于是报名跟陈教授学习也是毫无疑问。

    另外一边,选择做水电方向的倒是不冷不热。

    八十年代初期,那些真正搞水电研究出身的大佬还没有进入到国家权力中心,所以在水电这边,陈教授手上的学员大概有十来人。

    其它诸如核电之类,就更是门前冷落鞍马稀,唯一能够与之相比的,大概也就是旁边做燃气轮机的吴教授了。

    其实要说起来,吴教授绝对是这次参与教学的人里面年龄最大,论资历也是最老。

    不过也正是因为他现在年龄大,所以看事、看人也比较淡薄,所幸就属于无欲无求的样子。

    仔细想来,之所以选择燃气轮机方向来研究的人少,这其实也跟燃气轮机工程过于复杂,对工业基础要求高,国内搞这方面难度颇大也很有关系。

    想想这么多年下来,国内搞了几十年燃气轮机,可真正能够满足定型使用的机型,它甚至连一台都拿不出手啊!

    行业现实摆在那里,几大汽轮机厂的人又不是不知道,当然是不会做出明知山有虎还偏向虎山行的选择。

    杨仪看了一下,吴教授前面的学员资料一共就三张,甚至都不需要摞起来,直接是平铺在桌上的。

    人才培养不足,再加上本身的行业短板多,国内燃气轮机要想逆势崛起,想想确实不容易。

    杨仪眼睛看的清楚,心里也明白情况,选择燃气轮机这条道路就注定艰难。

    但不管如何,终究还是要有人站出来才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