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零六章大兴科举(上)-《大唐再起》


    第(2/3)页

    没有农,其他三位都得饿死,而士又是统治阶级,蛇无头不行。

    农民那里,李嘉先是减免了大量的杂税,又派遣转运使专门负责收税,起码减少农民一半的负担,这些已经让农夫们惊喜了,再来就过犹不及。

    士人那边,李嘉也不过是将阉割令给废除了,虽说收买了一波人心,但来的快,去的也快,到底是事不关己,维持不了多久。

    “只有举行科举考试,才能收买地方的豪绅们以及寒门士子的心,用后世的话说,他们才是中产阶级,橄榄球的最粗部分!”

    李嘉心道,收买人心也是需要分寸的,过多则廉,过少则苛,其中的分寸拿捏十分关键。

    比如大宋,对于文人太过于恩宠,结果人家恃宠而骄,蹬鼻子上脸,对着皇帝都敢喷唾沫星子,在后世自然看作是贤君良臣,但在手握权力的人看来,这就是软弱无能的象征。

    所以后来权相层出不穷,废立之事不绝于耳,就没有几个正儿八经继位的,有的太后选择,如向太后于宋徽宗;有的提前退休,宋高宗于宋孝宗;有的群臣拥戴,宋宁宗等。

    当然,科举考虑就是选拔人才的,对于不糊名之策,李嘉却看不上眼。

    而且,地方推选的贡士,全凭地方官员的节操,良莠不齐,确实需要改革了。

    为了收罗人才,更是为了杜绝地方的私心,李嘉决定此次来场大的。

    “来年科举,定在四月,各州县非娼、优(伶优)、隶(县衙衙役)、皂(军中执役的人)者,皆可至京城,无须地方举荐……”

    低矮的城墙有些残破,其上,突然就悬挂了一个黄布,一群男女老少皆围而观之,一个衣衫较为破旧的年轻人,正站立在皇榜前,朗声读诵着,声音清脆爽朗,众人都很乐意听下去。

    “王小郎君,这皇榜是甚个意思?”一个牙齿残缺的老头子,一脸兴奋之色,显然他已经知道其中的意思,但还想再次确认一下。

    “朝廷为了野无遗贤,特地颁发皇榜,明年四月,将再行科举,只要不是娼、优、隶、皂四者之后,皆可自行参与,无须州县举荐——”

    瞧着这位年纪颇大的老头,王训虽然疑惑,但仍旧认真地说道。

    “可有年龄之限?”老头再次问道。

    “尚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