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如何破题-《闲臣风流》


    第(3/3)页

    身为门生,脏活要干,必要的时候还得给老大出谋画策抢先布局。

    邹应龙本是个精明之人,如何不明白周楠话中的意思,缓缓问:“仁寿宫大火,是否重件建,钱从何来又怎么说?”

    周楠悠悠道:“如果是往常,自然是严阁老想法子。不过,我听人说胡宗宪回来了。对了,仁寿宫也没有烧成白地,尚有些木料可以使用。另外,空性的《报国寺》庙产中不是有座采石场吗,叫他交出来用于重建宫观。老和尚舍财保命,想来也是肯的。”

    邹应龙这下是彻底被周楠点透了,胡宗宪这次掐着国家财政预算的日子回来为什么,还不是为了要军饷。

    可最后他只得了区区二十万两银子,这点钱根本就不够。要知道在往常,福建那边每年可都是要耗费上百万两军费的。

    胡宗宪和东南战功是严党的门面,这次严嵩如此小气,显然是手头彻底没钱了。

    严阁老是皇帝的钱袋子,仁寿宫一烧,嘉靖天子必然会让他重建。

    老严没钱,只怕会打个马虎眼了事。如果这个时候,恩师他老人家想出一个完善的解决方案,岂不是简在帝心。

    小严病重不能视事,正是趁他病要他命的良机。

    确实,这次或许不能彻底板倒严党,当让严嵩在皇帝那里失去信任还是可以努力一把的。

    “木料有了,石料有了……再从其他地方挪借一些,此事大有可为。”邹应龙越想越激动。

    他又站起来,准备去见徐阶:“周行人,你先回吧!”

    周楠也不废话,拱手:“那下官就告辞了,还有天色已晚,还请给事中等下派人送九公子回家去。”

    从头到尾,他都没有提京察的事。

    现在说这些有意义吗,反叫邹应龙瞧不起。

    官场中人做事,一切尽在不言中。

    看着周楠潇洒的背影,邹应龙回味起他刚才所说的话,不觉有种内外通透之感。

    是啊,严党这些年之所以得势,原因很简单,就是能够为天子筹措一应花消。

    说到底就是一个“钱”字。

    谁能够为天子筹到钱,谁就能在这朝廷之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这一点严嵩做得非常好。

    可叹朝堂君子都以为严阁老这二十来年之所以圣眷不堕,是因为他写得一手好青词,巧言令色投君王之好。现在想来,其实这个猜度真的是可笑之极。

    钱才是决定一切的关键,要想打倒严党,就得在这个字上下工夫。

    此刻的邹应龙有种修行人突然开悟之感,他心中感叹,想不到自己堂堂进士,官场历练这么多年,今日却受到了一个小小的杂流秀才的点拨。

    心中又是奇怪,这个周楠就是一个小人物,为什么对朝廷中的事情如此清楚?哎,他是唐顺之和王世贞的学生,有师如此,徒弟还能差了去。

    这些心学门人果然精明强干。

    同时,他心中又有一个隐约的念头:以心学门人只问结果不计手段的禀性,试想如果朝堂中都是这样的厉害角色,国家又会变成什么样子……王阳明一派,真是国家的祸害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