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大智若愚-《名士倾国》
第(2/3)页
曹魏时期,陈群奠定了九品中正制,以中正官查访品评来提拔官员,但这并不会妨碍世族高门的利益,朝中许多官职人选终究还是出在这些世族门阀之中的。
但世袭制度,向来是统治者用来笼络人心的手段,所以也不排除刘惔死后,由他的儿子继承父职的可能。
不过在见到刘惔的儿子年轻体弱之后,谢安就知道朝廷肯定不会把丹阳尹这个如此重要的职位,交给一个病秧子的。
所以会稽王司马昱现在,肯定在另寻人选,只不过为了昭示朝廷恩义,这件事情也应该过问一下刘惔。
现在刘惔死了,那么象征性地询问一下他的儿子也行。
这是谢安比较关注的,他现在隐居东山不问政事,尽管百姓有‘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的呼声,但谢安却不为所动。
既然不问政事,谢安自然要做得干脆一些,所以他让谢玄去找冉操谈话,并不是真正关心丹阳尹最后落在谁的手里,而是想通过谢玄知道一些刘惔这个儿子的事情。
现在谢玄行事儿戏,不问正事却问什么轮椅,谢安自然很无奈。
不过,谢安现在倒是好奇,这个外甥在面对会稽王问话的时候,他会怎样回答呢?
灵堂早已经设好,作为人子的冉操,披麻戴孝地跪坐在灵堂一侧,庐陵公主也在一边,一连数日都是如此,凡是前来吊唁的宾客,都必须有亲属答应。
刘氏担心外甥的身体,好几次来找冉操想让他多休息,可冉操却非常的坚持,顿时也让许多人对刘惔这个养在民间的儿子刮目相看,于是‘刘苏’的孝名就在建康城中流传开来。
终于,到了灵堂拆除的日子,这一天会稽王司马昱带着身边的几位官员,有五兵尚书陆始、扬州刺史王述等,来到冉操的身前,司马昱跪坐下来说道:“丧事以毕,卿何不从姑母之言早去歇着?未来还有孝期,如今整个建康都知道卿的孝道,还是以自身为重吧!”
冉操拜谢,答道:“感谢会稽王关心。”
司马昱摆手,然后问道:“公主欲将汝父葬于京口,可有异议?”
冉操答曰:“母亲所命,孩儿不敢有异!”
“嗯!”司马昱连连点头,显得很满意,于是便不再谈论其他,直接问道:“先前不及询问刘尹后事,如今依卿所看,这丹阳尹一职,将由何人继承为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