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林登施特劳斯与沈奇边走边聊:“《数论方法》第二卷的编写工作实际上才刚刚开始,我试图解释数论的真正用途,这需要一些时间。” 数论在大多数人心中简单而又复杂,精致却不是太实用。 林登施特劳斯致力于从应用角度出发研究数论,并作出了突出贡献。 “林登施特劳斯公式”解释了遍历理论的测度刚性及其在数论中的应用,林登施特劳斯因此获得2010年的菲尔兹奖。 “命名俱乐部”并不是一个实际存在的组织,但它存在于普大学者的意识中。 某某定理、某某公式、某某猜想、某某理论、某某系统、某某方程……普林斯顿数学系还活着的大牛中,最高命名纪录是12个,纪录保持者是约翰-米尔诺,他刚刚退休去欧洲安度晚年了。 数学史上的纪录由高斯保持,以“高斯”命名的定理、公式多达110个,其中也包含了一些物理公式。 沈奇因“穆勒-沈定理”成为了“命名俱乐部”中的一员,他跟数学系的大牛教授们越混越熟络。 “其实我也想梳理一版数论研究心得,谈谈我对数论的浅薄认识。”沈奇说到。 “为什么不呢,奇,你可是证明过沃什猜想的人。”林登施特劳斯鼓励沈奇出一部学术专著,并补充了一句:“而且你拿过IMO金牌。” “埃隆,你也关注IMO?”沈奇有些意外,好汉不提当年勇,这都过去四年多了,还提这些干嘛。 “1988年的IMO,我代表以色列拿到铜牌。”林登施特劳斯说出了一个秘密。 “铜牌……”沈奇非常意外,你才铜牌啊。 “1988年的铜牌比较珍贵,相当于21世纪的金牌。”沈奇说到。 “也许吧……期待你的专著,奇。”林登施特劳斯走到斯贝尔曼大楼,遂进入楼内,他今天有节数论课,教本科生。 沈奇找到了第二件有趣的事情,出一本专门探讨数论的学术专著。 出数论方面的学术专著是个大项目,不是朝夕之功,沈奇开始构思,并收集资料。 和数论相关的学术专著、教科书太多了,沈奇不想单纯的写一本数论理论专著,这并不有趣,甚至有些乏味。 “数论史?是的,我可以从这个维度入手,写一本有趣的数论科普书籍。” 数论这个分支的发展历史近两千年,从丢番图到哥德巴赫、费马、梅森、黎曼,再到近现代的哈代、拉马努金、塞尔伯格、华罗庚、陈景润,以及半路出家的怀尔斯、法尔廷斯……可以写的东西太多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