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初冬的长江不见丝毫的寒意,江面上依旧船来船往。 午后的时刻,一艘长二十余米的小快船打着满帆顺流急下。 帆上有许多个‘盐’字,有人站在船头喊:“蜀地盐帮救命行船,前方船只让路……” 另有人吹号角、擂鼓。 下游船只听到声音,纷纷避让,人家说救命就一定是救命,没人敢拿此事开玩笑。 何况那船的速度若非着急,怎可能这般快?一不小心就撞上礁石和岸了。 风向稍稍一变,操帆的几人同时调整帆,继续兜满。 小船在波涛中一蹿一蹿的,比李白写的千里江陵一日还的速度还快。 千里江陵可以一日还的,顺流而下,不怕出事,那就放吧! 此刻船上一男一女,脸色苍白,晕船。 他们已经不吐了,能吐的全吐出去了。 “二郎,你要是疼得挺不住,你就掐我,把力气使出来就好,别抓着木头,伤手。” 女子一脸坚定的神色,让男人抓她。 “不、不疼,活着……活着到、到地方就……行,给我留……口气儿,李东、主……他,他能救回来。” 男子使劲喘,他发烧了,其实之前就发烧,只不过现在更严重了。 “喝水,烧开放温的水,不要让身体失去热量,报纸上写了。” 旁边过来一个人,拿水囊给男子灌水。 船在起伏,他走路偏偏很稳。 他是排帮的人,知道情况后,排帮上船几个人,负责看江面。 他们放排的时候比现在状况恶劣多了,船可以放慢速度,甚至靠岸,排不行。 木排一放一打窜儿,怎么停? 停的时候其实是往岸上撞的时候,人先调整长排方向,在没撞上岸之前跑到前面,提前跳到岸上。 若是不小心跳进水中,找到的尸体也是零碎了。 他们看河流最准,通过水面的纹理便知晓下面的情况,不知晓的人,已经去下面了。 而操帆的是常年行船的人,用盐帮的船来操作。 盐帮的人负责沟通、镇场子,有什么其他问题盐帮处理。 一艘小船上俱是好手,唯独夫妻俩是新人,他俩倒是会游泳,与行船无关。 男子喝水,里面放了一点盐,喝完继续吐,吐完再喝。 天色渐渐暗,船只挑起灯笼,速度放缓。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