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他三婶,你家猪喂了吗?” 李隆基等人商议国家大事的时候,吃馄饨的百姓们聊小家中的大事,喂猪。 “我家的四口猪送到集中养殖点喂养,你家的没送去?” 被称呼为三婶的妇人手上拿着一块肥皂,刚刚领的。 她办了个会员,交三十钱。 对方叫无忧匠行,在讲经论道的场地打广告。 顺便派人找百姓办理会员,三十钱。 百姓家中扎篱笆、修火灶、墙面抹灰、屋顶窜瓦…… 皆可找无忧匠行的人,会员打八折,三日内办理送肥皂一块。 她就办一个,家中男人出去干活,她也有其他的工作,需要收拾房子,找人更利索。 价钱对方说好的,按照市价,不多要。 无忧匠行的人在衙门有备案,注册过信息,另外交一笔押金。 跟京兆府的三个工盟差不多,河南府也有工盟,但总有人不愿意进去,自己组队。 旁边的人看看她手上的肥皂:“怕他们喂不好,自己养着更放心。” “自己养,雨水大了可不行,报纸上讲,明年开始,洛阳周围养殖户不准让粪水直接流入河中。 我家里的剩下的麦麸、稻糠全用来喂鸡,猪给别人照看,省心。 你想啊,他们按照杀猪时候的重量的一成收钱,他们不好好养,收到的钱就少。 何况他们答应,养死了要赔偿,按照平均成猪的价钱赔。 你不送去,到时候你家要修大粪池,连着人的一起装进去发酵。” 这个三婶讲着她的盘算,听上去好有道理。 “哦哦!回去我跟我家那口子说说,我家六头猪呢。” 这人说到六头猪的时候声音变大,有优越感。 换到以前河南府洛阳旁边的山村,有两头猪,就能娶个一般人家的闺女了。 当然现在不可能,人家那个闺女说不定自己养着四头猪和一百多只走山鸡,平日里干活,顺便看报纸、写养殖技术心得、算账。 两头猪想娶一个?你自己是猪吧? 旁边另一人听着,出声:“一会儿我回家,把家里的猪送去,要在猪耳朵上打个洞,拴上卡片。 听人说,京兆府周边的州府百姓自己家养,到了洛阳,怎么要集中?” 拿着肥皂的三婶:“这你就不懂了吧?这叫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一地一策、一方一法。” “是是是,三婶有学问。”旁边的人听得不是很懂,讪笑着。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