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当李易再次讲解的时候,其他人就听着,不出声,怕说错话。 人家太上皇说的话,对错李易都附和,自己说话,李易不给面子。 姚崇在庆幸,当初小易不曾拿出这许多东西,不然自己早被陛下换下去。 小易是等需要的时候才往外拿,此少年不错。 他哪知道那时李易拿不出来,寿命不够用。 现在不同了,曾经的好工具大唐基本上全用上,对外征战暂时无忧。 若不是佛道讲经论道的时候都退了,他就准备直接兑换东西出来变魔术。 以袖里乾坤、壶中日月技法展现,顺便三d全景投影。 可惜僧道不配合,李易又不可能自己闲的兑换东西。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哦,但求事功,不事张扬。对,不张扬!一点都不。 李易哪晓得姚崇想啥呢,他继续讲解:“渤海那里的人有个特点,对吃食适应性非常强,他们……” 他告诉大家,东北人有麦子、稻子,全吃,肉与蔬菜也没问题,有鱼更好,海干货吃一捏就很幸福。 辣的同样没问题,当地的野菜有一种叫东北铁线莲,中药名威灵仙,后来的称呼山辣椒秧子。 特别辣,不比辣椒差,可以吃。 比大熊猫好养活,正常大唐各地的食物皆能接受。 故此朝代更迭的时候,很多是因为那里出兵造反。 不然后来的倭国说占领了东北就占领了全国?可惜!想多了。 “易弟,即洛阳无须额外准备吃食?” 李隆基听出来了,过来的人直接适应饮食问题。 “是的,大家吃什么就给他们吃什么,无须多管,糯米也能吃。” 李易打保票,没问题,反正他那时的东北人吃年火烧,又叫粘火勺。 “倒是好养活。”豆卢贵妃欣喜。 “哪个地方的人其实都一样,有得吃已不错了。” 李易好无奈,大唐百姓吃东西还有挑剔的?吃饱为主。 问吐蕃那里加入大唐籍贯的百姓,不吃青稞给白面馒头行不行? “人还好,矿什么的呢?” 豆卢贵妃认可了人,想知道铁矿、煤矿等矿。 “我若在渤海,能建起来重工,即战争民生根基,凭借当地的资源足矣!”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