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开窑喽~~~”伴随着吆喝声,试验用的窑被抠开。 四个部落的遗民被按照到空地上看,热气涌出来,停了多日,热依旧未完全散去。 又等了一会儿,风灌进去,才有人入内取砖头。 只有砖头,温度始终控制,不烧陶瓷。 其实怕把新窑给烧坏了,不是一次性的窑。 第一块庄头被取出来,先给李隆基看,他看一眼点点头,行,能用。 这破砖有啥可看的?没坏就行。。 一块又一块砖被取出,供遗民们观赏,看到没,和点泥、拍点砖、放那个用泥做的东西里一烧,完事。 一个遗民拿起块砖在手上掂量两下,眼睛亮了,拿砖的手托起来往后挪,身体倾斜,抬起一条腿,比划比划,使劲点头。 李易正巧看到,笑了,有天赋,知道砖头的正确打开方式,对,就是用来丢的,发现猎物一群砖头飞过去。 “东主,此类砖烧完,用它们再建窑,便可烧制耐火砖。” 庄户里的工匠用两块砖头使劲对敲,敲断后看里面的情况,表示满意。 现在修的窑最适合烧砖,烧出来的砖建更好旳窑,烧更好的砖。 之后就容易了,冶炼的炉子做成。 陶瓷器相继出现,大家有好的器皿用。 技术如此升级,不能上来就制造炼钢炉,没材料。 到时第一批窑只用来烧普通砖,盖房子。 “希望不再下雨,加快速度。”毕构背个手,不愿意多在本地浪费时间。 他认为钢用不上,铁足够,有生铁与熟铁打造工具与武器。 遗民们有长矛在手,几乎无敌了。 “大唐看武库里有多余的弓没,送一批弓过来,箭也送,我教遗民们制作简单的箭支。” 李易准备多支援武器,第一批箭送来,以后遗民们自己造。 大唐内部在逐渐淘汰弓弩,维持一批是针对风沙天,目前的火器不够精良,风沙大了进枪管里枪就废了。 “马匹少。”毕构估算马匹繁殖速度和本地的面积,用脚走,何时才能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 “大唐冬天时别的船从大唐往这边送马,顺风。”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