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热烈的讨论-《偶像风暴》
第(2/3)页
……
原来是这样?霍冬若有所思。
怪不得当时看《战狼2》的时候,总感觉开头拆迁那一段很膈应人。并非是不能拍,而是一部以重振国威为卖点的影片,里面混杂了一些奇怪的东西?算是突然文青了呢?还是主创想法太多?拆迁这个题材,完全可以独立拍一部社会题材的影片啊?在这影片里打酱油干嘛呢?当然,不能说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但总感觉有些白玉微瑕。
由此可见,当时主创拍摄之前,肯定没有重视这个卖点,他们纯粹是瞎猫碰到死耗子!才会出现这样的大杂烩。
但这并不要紧。可奇怪的是,随后影视圈中,估计连总结的人都很少,只知道跟风,拍些《上海堡垒》之类的奇葩科幻片,弄的很不着调。拜托,我们要看重振国威,谁爱看末日片呢?一种奋发向上的全民气氛,你居然来个悲惨的末日?活该就会扑街!
不过这些仅仅就是猜测,还是要和刘石他们交流一下。于是霍冬就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没想到其他几人一下子就受到了启发,讨论变得相当的热烈:
“冬子说的没错。石头哥,原先的套路应该是东洋人开武馆耀武扬威,挂出‘东亚病夫’的牌子,然后把东洋人直接打死。我们的剧情其实就是这类型的变种。但一个是朝气蓬勃的传武年轻高手,连反派都是华国人,他虽然练的是现代自由搏击,但真的引不起多少反感。观众很容易接受。”
“接受不代表受欢迎啊?”
“起码不是受外国人侮辱吧?其实我认为,咱们的续集——到国外擂台扬威,才会更加的受欢迎,才会真正的大爆。无非现在这种励志,又很提精气神的影片实在太少,再加上冬子的炒作太犀利,才会碰巧成为现象级。”
“你是说,虽然咱们还不够格,没有做到完全的迎合民族情绪,但有了那么一些意思,观众也没其他影片看,市场更缺少同类型的影片,所以就把我们的影片当成了替代品吗?”
“就是这个意思。就像是抗日神剧那样,不会大卖,但同样有一定的市场。为什么呢?起码沾了那么一点意思。但自己家被那些小鬼子糟蹋,总不会很愉快吧?并不符合自信心爆棚的氛围。所以观影群体基本上是中老年,年轻人已经不喜欢了。其实依我看,都特么的已经是超人了,剧情也是胡编乱造,还管那么多干嘛呢?抗日神剧嘛!杀到小鬼子的本土去杀杀杀!一拳一个原子弹,广岛长崎再来一次,保证他们都爱看!哈哈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