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雪花蓝(直接上大碗)-《鉴宝无双》


    第(2/3)页

    “稍等。”方寸行这才摁灭烟头,起身到了墙角的保险柜前,从里头拿出了两件瓷器。

    他也没装盒,就这么一手一件拿了出来,稳健利索地放到了长桌上。

    “那我们就上手了。”

    胡允德先拿起了带款儿的小罐。

    吴夺一看,便就拿起了剩下一只大碗。

    这只大碗有些脏,特别是碗里头,带着暗褐色的污垢,而且感觉已经老结了,貌似刷也刷不掉的样子。

    胎体厚重,压手,看碗底露胎的地方,胎略显粗。

    不过,这碗外侧的蓝釉色调很好,而且吹釉的水平很高,浓淡分布很有章法;同时,没有流釉和裂釉的现象。

    最重要的是,这雪花蓝釉之下,带有暗刻的龙纹。一条龙环绕碗的外壁几乎一周,隐隐约约,别有一番气韵。

    吴夺倒是有点儿雪花蓝的知识储备。宣德时期的雪花蓝,应该是生胚刻花、生胚吹釉,所以胎体一般都很厚重,因为胎如果太薄,很容易烧爆了。

    这雪花蓝和青花,虽然都是采用钴料,但雪花蓝是表面蓝釉。青花则是釉下蓝,钴料绘制之后还要罩上一层透明釉。所以宣德朝的青花器,自然要比雪花蓝的胎体相对轻薄。

    而后来康熙时期的洒蓝釉,胎体也相对轻薄,是因为康熙雪花蓝胎土已经不再是宣德瓷器所用的麻仓土,而是品质更高更纯的高岭土,所以不怕烧爆。

    从这只大碗的工艺来看,吴夺认为应该能到宣德;而从暗刻龙纹的特点观察,还应该是宣德官窑!

    只不过,这只碗没有落官窑款。不落款的官窑也不算什么稀奇事儿,特别是明代的永宣时期,因为刚开始有官窑落年号款的情况,不落款的官窑且有不少呢。

    吴夺现在看东西,都是先看后听。这样能最有效的对比提升眼力。

    吴夺刚听明白了,胡允德也放下了那只小罐,轻轻放到了桌上。

    于是,吴夺也将大碗放到了桌上,“胡总,您来。”

    胡允德点点头,顺手指了指小罐,便又拿起了大碗,而吴夺则自然地拿起了小罐。

    方寸行一直也没说话,抽着烟看着他俩。

    吴夺拿起小罐,一上手就感觉分量偏轻,翻底一看,果然,胎体不如大碗厚重。

    这修足方式,倒是宣德官窑的修足方式;胎土,也像是麻仓土。

    只是这一只小罐的洒蓝釉,色调虽然不差,但是吹釉的水平略逊,“雪花”大小不一没毛病,但这种大小不一并没有带来那种错落的美感。

    落款的字体,倒是标准的宣德官窑字体,看不出什么端倪。

    这小罐有问题······

    吴夺也不能进一步看透了,便就此听了听。

    吴夺放下小罐的时候,胡允德还拿着大碗在看,吴夺便冲方寸行笑了笑,也点了一支烟等着。

    一直烟抽完,胡允德方才看完。

    他面露犹疑之色,仿佛对两件东西都不是很满意。

    方寸行呵呵一笑,“我早就说了嘛胡总,不满意就不收。说实话,即便收不了,就冲你们大雅斋这种严谨的态度,以后若是有什么好东西,我还会考虑你们的。”

    胡允德微皱的眉头忽而舒展开来,对吴夺说道,“小吴,这是你正式入职之后第一次出‘外勤’,你来拿主意如何?”

    若不是前头已经让两拨人来看了东西,今天方寸行又把话说死了,两人是可以先行告辞探讨一番再定夺的。

    但是现在不行了,不现场拿主意,这买卖就黄了。

    看得出来,胡允德同样不看好小罐;对大碗呢,也不算看好,但却不能一下子否了,只是犹疑。因为他看小罐的时间短,看大碗的时间长,看完之后的表情也不一样。

    关键时刻不能扭捏,吴夺直接问向方寸行,“方老师,这两件东西,我们只收一件行么?”

    方寸行稍稍一怔,“行啊。”

    顿了顿接着又道,“不过,价钱方面,那可就不一样了。”

    “请您说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