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铜象宝瓶-《鉴宝无双》


    第(2/3)页

    拍卖是下午三点开场,先摆这儿让大家看。

    吴夺自是要提前听一听的,胡允德也看得很细。

    另一件广受关注的东西,是一件香瓶。

    之所以受关注?    一个重要原因?    它是金的。

    这件香瓶高度在十二厘米左右,唇口,直颈,圆腹,平底。口沿下方和圈足处有回纹?    瓶身有缠枝莲纹。

    足底刻四字款:乾隆年制。

    别看这香瓶不大,胎也不算厚?    但是金的比重大,小小的一个瓶子?    差不多有一斤半。

    光是金价,这瓶子也值不少钱。

    不过?    这瓶子并非24k金?    看着泛青?    正所谓七青八黄九紫十赤,估摸着含金量顶多能到百分之八十。

    但就算照百分之七十五,一斤半、750克的分量算下来,那也不便宜。

    而且,金价,那只是材质的价钱,这么精美的香瓶,落着“乾隆年制”的款儿,若是到代的宫廷器物,这里头的价值肯定要比金价高得多。

    这香瓶不拍卖,标价九十九万。看来伍先明挺喜欢九,尾数带九的报价不少。

    围观的人多,议论的也有,但一时没有出手的。

    若确是乾隆朝宫廷所用纯金香瓶,九十九万不算高,行情差不多能过一百五十万。

    可若是仿品,哪怕是清末民国的仿品,这东西也就是个金价了,金价高低过不了三十万。

    轮到吴夺上手时,吴夺先细细看了看款儿,乾隆年制这个刻款,还挺不赖,清隽雅致。

    拿在手里确实是沉啊,这么小个瓶子,一手托一手扶还得小心点儿。

    可是,吴夺这一听,眉头却皱了起来。

    这件金制香瓶,他听到的内容还挺多,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涉及有关供奉的香事。

    这香瓶有真品,清末流入倭国;而眼前这一件,是民国时期在倭国仿制的;而且当时不止仿制了一件,而是仿制了三件,这只是其中之一。

    只是听不到如今真品在何处、另外两件仿品又在何处。

    但不管怎样,这一件是不能拿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