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又是梁启超-《鉴宝无双》
第(2/3)页
自是先听五张拓片。
竟然真是北宋的!
而且直到明初的时候? 还是完整的一套,可就在明初却不知什么原因遭遇火劫? 只剩下了五张。
怪不得有两张的边角还有那种烟熏火燎的些许焦黄。
这五张碑拓传承至清代? 又被人与一些其他碑刻的拓片一起被装裱。吴夺听不到这个藏家是谁,但是却听到了后来又被拆了。最后,是在清末装订成册。
这一次装订成册,就是和临帖九成宫醴泉铭的元书纸一起了。
搞清楚了五张碑拓的来历? 吴夺捻动元书纸? 继续聆听。
结果······
又是梁启超!
这元书纸上临帖九成宫醴泉铭的字迹,居然是梁启超的书法!
不过,仅从这上面的书法,确实很难看出是何人所书,因为就是在一心一意完全临摹欧阳询的楷书。
梁启超虽然算不上书法大家? 但是加个书法家的名头还是可以的。
而且,梁启超的书法艺术? 就是欧体楷书的底子,后来才转攻魏碑? 最后又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梁启超出生于晚清,十二岁中秀才? 十七岁中举人? 他的书法入门是依照乡例来的? 欧体楷书的基础很深厚。
梁启超十八岁的时候,到康有为主办的万木草堂学习;师从康有为之后,受其影响,开始向魏碑进境。
戊戌变法失败之后,梁启超流亡倭国,在倭国的十四年间,梁启超未辍书法之道,继续深入研习魏碑。
这册子上临帖的“九成宫”,吴夺从听到的写成的时间上推算,正是梁启超在倭国期间。
不知道他为什么又回过头来一丝不苟地临帖“九成宫”,但这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吴夺也猜测,是不是和梁启超得到这五张北宋拓片有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