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看到这一幕的晋军响彻哗然之声。 站在巢车上的栾书则是露出了狂喜的表情,随后大声喊道:“楚人蛮夷也?全军——出击!!!” 战鼓被敲响。 同样看到那一幕的晋军本来就感到气愤,听到进军的战鼓声,排在“彻”一的各辆战车驭手驱动马或是牛跑起来,徒步的士兵迈步跟随而上。 摆在战阵中间的晋军早就得到随时投入战斗的命令,再加上感到气愤,率先发起了冲锋。 左右矩(方阵)的晋军则是慢了半拍,纯粹是他们无法看到致师经过,只能从呐喊来辨别情势,一样冲锋起来。 栾书下达全军出击的命令。 回到军阵观看致师的魏琦没有参与冲锋。 不是他害怕。 更不是他不想冲锋。 他只是遵守这个时代的礼节,吕武与养由基还没有决出胜负,等待致师的前提下,需要继续等待。 魏氏的部队是在魏颗的率领下,贯彻元帅的命令,发起了攻击。 而魏颗的冲锋方向是对着不尊“礼”的那三“两”楚军而去,发誓一定要将这些楚军杀得一干二净。 为什么会有三辆楚军战车发起冲锋? 并不是来自楚共王熊审或子重、子反的命令。 他们是潘党的家臣,看到养由基没有像想象中快速杀掉吕武,甚至陷入苦战,报仇心切也就不管不顾地私自行动了。 这种行为发生在“浪漫”的楚国这边,是很合情合理的事情。 就是,不管有没有成功为潘党报仇,事后他们都该自裁。 而在潘党的家臣发起冲锋之时,吕武和养由基的注意力都在彼此身上,并没发现那边的情况。 直至晋军敲响了战鼓,他们才看到有小股楚军朝着自己的方向而来,同时晋军发起了全面进攻。 养由基觉得这一场致师可以停止了,要不然会成为终生的污点。 不是指打得狼狈。 是指竟然有楚军在致师的时候突然加入。 而在潘党的家臣发起进攻时,停在百步之外的老吕家骑马步兵并不会干看着。 老吕家的骑马步兵迎着潘党的家臣而上,驰骋时一个个手里拿着弩机。 他们骑跨的战马装备了马鞍和马镫,双脚有借力点,能射弩箭,也能在马背上持弓射箭,准不准就看个人了。 两种武器的远程攻击方式之外,他们近战还有短矛和战剑,只是还不熟练。 不算“吕”地以北的练兵,也就是跟狄人交战。 这是老吕家的骑马步兵首次亮相。 他们就在战场正中间,没有多久就靠近到远程武器的射程之内,对着潘党家臣率领的部队扣动扳机,一支支弩箭被激发出去。 潘党家臣的部队看到一支单骑走马冲向自己,老实说一个个心里是有些迷的。 他们不知道该不该嘲笑,决定突破这一群单骑走马,趁着其余晋军没杀上来,赶紧杀死吕武为潘党报仇。 至于说养由基会不会盛怒? 他们已经管不了这么许多了! 弩箭飞行了一段时间落下。 刹那间,一声声的闷哼被从嘴巴里发出来。 顶着伤亡继续冲锋的潘党家臣,看到那支单骑走马持弓射箭,脑子里多少是有些懵逼。 他们生活在南方,没见识过北方的狄人或戎人,中原各诸侯国并没有骑兵部队,并没有见识过这样的打法。 接下来,老吕家的骑马步兵开始拉着距离,一再朝潘党加成率领的部队射箭。 看到那副场景养由基停下来要说点什么,却见吕武再一次投掷来长锥,张开的嘴巴一个字没说出去,往边上躲避,下一秒却感受到手臂上的痛楚。 而吕武看到养由基快速往侧边“迎上”自己投掷出去的长锥,表情呆滞了不到一个呼吸,换成了喜悦的表情。 当然了,他浑身上下就露出一双眼睛,脸上是什么表情,谁都看不见。 养由基发誓自己真的是在躲,不是找死去“迎”那柄长锥! 他还在移动,只是感觉到好像失了点平衡感? 手臂的疼痛感传达到脑子。 咦!!! 我手肘以下的手臂呢??? 长锥为全金属结构,长度约一米二左右,头是一种扁状的尖锐,身为圆形,底部有一颗圆滚滚的疙瘩。 吕武的力气很大,非常大! 扁状的尖锐直接命中养由基的手臂,很直接地“咬”下了手肘以下的小臂。 养由基跑着跑着歪倒在地上,可算是看到没有了小臂部分的手,一时间完全呆滞了! 他控制不住地想:“没有了一只手,哪怕只是小臂,还能当神箭手吗?” 吕武刚才太激动没注意看,离得近了才发现养由基的情况,看向养由基时与之眼睛形成对视。 战场的两军已经互相发起冲锋。 只有一直在关注吕武和养由基的人,才将整个过程看在眼里。 看到的晋军当然激动和兴奋,楚军则是如丧考妣了。 还在继续向前奔跑的吕武心里犹豫,握着步槊的手臂则很诚实地做出刺杀的动作。 锋锐的矛尖先破开了铜片与铜片相接的结绳,矛身撑开了相连的铜片,撕开了甲胄的内衬皮革,碰触到衣裳使之遇锐而开,再钻破皮肤进入肉层,血管在一刹那破损,随后矛尖进入到体内,又再穿透出去。 吕武反应过来时,步槊已经穿过养由基的胸膛,被自己高高地举了起来。 而养由基紧闭嘴巴没有发生任何的声音,一只手下意识地抓住步槊得金属杆,像流鼻血那样鼻子涌出鲜血,一双朦胧的眼睛注视着吕武。 “瓦罐不离井边破,将军难免阵上亡。养将军走好!”吕武压抑着自己的兴奋,尽量用平和的声音说了这么一句。 养由基意识越来越模糊,只是觉得这个少年说得真好啊! 他不再看吕武,看向了没有小臂的手,嘴角扯了一定幅度,脑袋猛地往下垂,成为历史篇章上的人物。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