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0章:汉氏子姓-《春秋大领主》


    第(3/3)页

    关于这一点在汉国不存在障碍,反正那些“士”和“徒”、“羡”本来就是吕武的私人武装力量,改为国家的军队而已。

    真正受到影响的是投奔到汉国的贵族,他们的私人武装没有遭到取缔,要命的是以后不能成建制参与国战。

    一旦无法参与国战,等于也就不存在纳赋的渠道,税什么的则是要交。

    其实税还是小事,他们麾下的武士,以及治下的口众,想不想获得二十等爵?

    获取二十等爵是改变自身命运的途经,现实阶段参与国战成了获得爵位的唯一途经,没有谁会想放弃的。

    之所以参战暂时是获得二十等爵的唯一途经,主要是吕武清楚劝耕暂时无法落实。

    现在汉国超过八成的土地就是汉氏子姓一家持有,大约两成在各级贵族名下。

    吕武已经执行了二十等爵,土地慢慢会奖赏给有功之人,等待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劝耕的政策才有施展空间。

    当然,吕武也不是无法搞劝耕,麻烦的是跟释放奴隶出现了纠葛,只能暂时先搁置。

    汉国的体制是不是很熟悉?吕武给直接快进到商鞅变法的时代了。

    除了关于体制上的“快进”之外,看看汉国所持有的版图,一开局的局面比秦国奋六世之余烈的嬴政登基初期还要好上不少。

    对于关中最为紧要的东面出口,也就是河中之地在手。

    汉国还掌握了河东之地!

    所以是,汉国根本不用像秦国那样历经苦战,开局掌握了河中和河东的地盘,一种“钳状”战略布局已经形成。

    河东那边在当前的战略价值,仅仅是诸夏内斗的话,其实价值方面并不太高。

    能够让河东产生价值的是开拓向北或东北。向北就是对上林胡或楼烦;朝着东北方向则是搞仇由、鲜虞、肥国和鼓国,进而威胁山东诸国。

    “捋顺国中农耕之事,首要在修渠。”葛存说道。

    原先还作为阴氏的时期,葛存就负责农耕事项,事先早就知道灭掉秦国会修建水渠,要将八百里的平川建设为产粮地。

    解朔被任命为国尉,一听就说道:“如修渠,各军粮秣恐将不足?”

    搞国家工程嘛,怎么可能不征发徭役?

    目前各个诸侯国征发徭役的话,服徭役的众人是要自带工具和粮食,国家根本就不管。

    汉国这边行使了自己的体制,将发放工具以及日常粮食消耗的责任承担了起来,修渠的的确确会耗费很大。

    葛存说道:“三五载之内有所用兵,然不多也。”

    现在汉国并不是绝对的和平,没有去跟诸侯干仗,对乌氏、空同氏和伊洛之戎、陆浑戎的讨伐在进行,并且需要对“冀”那边的残存秦人造成压力。

    再则,现阶段好像是不用过多忌惮诸侯,但谁能百分百肯定没有诸侯会搞事呢?

    一提到先集中力量搞内政,还是两头兼顾的问题,负责不同职能的大臣也就争了起来。

    吕武听了一小会,开口说道:“可分段而修,不取一蹴而就。”

    妈呀!

    哪怕是原历史上的秦国,修三百里长的郑国渠,动用的人力足足几十万,并且还修了十年之久。

    汉国的总人口才多少?再则绝对没有十年的和平。一下子干成这种事情,反正吕武是想都不敢想的。

    那么,他们是要在哪里修渠?其实山川地势和合流分布就那样,选来选去大体上就是秦国修郑国渠的区域。

    “依态势而定、而变。如无大肆征战年月,或可以修渠为首要。”吕武现在的身份决定不能将话给说死。

    葛存心想:“如果不是跟那些俘虏约定修好‘长安’和‘别宫’就放归自由,完全可以将那些劳力投入到修渠工程。”

    当然,那些已经决定了的事情,谁敢提出颠覆建议?

    吕武在想的是:“凡事不能急,需要有一段时间来过渡,让大家适应新国家的存在,还要看清楚追随过来的贵族,留下余地来应对。”

    毕竟,汉国倒是没有一下子拿出郡县制,新的体制对贵族真的是很不友好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