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进宫之前,薛湄与薛池先对了一番彼此的说辞。 皇帝很痛恨稽衍楼。 在建弘三十四年,皇帝打算大兴土木迁都的时候,稽衍楼的人刺杀过他。 要知道,当时为了说服朝臣们迁都,往北迁移约莫三百里,更像是他们的老家中原地带,皇帝花了大量的心思。 彼时多年无战事,境内风调雨顺,好几年的桃花汛都没什么大事,国库充盈。 一旦有钱,人就起了作死心思,皇帝和侨姓望族们一合计,打算往北迁都,算作他们“回乡。” 此举好处多多,当然是政治上的:皇帝能拥有更新、更恢弘的宫殿,以及在政治上打压了蜀姓望族,顺便也能拢权,让皇权集中。 而侨姓望族们的田地,多半都在北边,他们更想回去;蜀姓望族现在权力饱和,也想换换地方,重新争斗。 三方各有心机,却没人记得迁都给百姓带来怎样的疾苦。 稽衍楼便在这个时候,在京城进行了大规模刺杀:侨姓望族和蜀姓望族家里,都死了好几个话事人。 皇帝也遭到了刺杀。 当时的陈婕妤替他挡了刀。 陈婕妤是靖王的生母,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后宫没什么人记得她。 就连皇帝,也只是偶然和德妃置气,陈婕妤正好住在德妃的偏宫,宠幸了她。 这么个女人,皇帝记不住她,宫妃们也没把她当仇敌,她平凡又孤独活着。 然而遇到了刺杀,她拼死护住皇帝,把自己刚满五个月的儿子,塞在皇帝怀里。 在那一刻,皇帝和儿子在她眼里是那般重要,重要到她以命相搏。 皇帝逃过一劫,稽衍楼的人放出话:一旦再动劳民伤财的心思,就要让京城血流成河。 皇族和稽衍楼彻底决裂。 这些年,稽衍楼的人两次警告皇帝,都是皇帝的政令会伤及百姓的时候。 建弘帝事后反应,觉得他太爷爷创建的稽衍楼没什么错处,反而是他一时糊涂了。 就在迁都停止的第二年,洪涝来了。 洪灾之后就是瘟疫、干旱,一连三四年都没缓过来。 幸好朝廷粮草充足,倒也很快恢复了元气,不至于动摇国本。 所以这些年,皇帝憎恨稽衍楼,却也没有对他们赶尽杀绝。 他们不是刺客,但他们掌控着天下情报,比皇帝的密探司还要厉害。 皇帝对稽衍楼的感情很复杂。 当然,豪门望族对稽衍楼的感情更复杂。 谁家的秘密,哪怕藏得再深,都逃不过稽衍楼的眼睛。 他们害怕稽衍楼,却又盼望成为稽衍楼的贵宾,拥有特权。 现在,众人都以为薛池是“贵宾”,对他是既恐惧又羡慕,谁也不敢得罪他。 但皇帝是在稽衍楼之上的,薛池和薛湄还是别冒犯天颜。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