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自古撕逼出高手-《我真是万亿大佬》


    第(2/3)页

    “可现在,无数当年的vc和fa重新流向bat和tmd这样的互联网巨头,跟四五年前的逃离大公司如出一辙,寒冬之下他们似乎又逃回去了。”

    沈锋点点头,人是这样,钱是这样,vc也是这样,流动方向都是一致的。

    当市场繁荣、项目好、向投资人推送案子又足够精准时,一个项目一天签下ts    都不奇怪。

    但赶上资本离场、项目又缺乏亮点的时候,每个项目熬大半年甚至一年多,也是常有的事。

    只有退潮的时候才知道谁光着屁股?

    “最忙的时候我每天在出租车上吃饭、开电话会、一周最少只吃三顿中饭。”

    李南君回忆道:“那一年我赚了一百多万,行情还不错的几年里,年入四五十万只是基本操作,我见过最top的fa大概能赚小三百万。”

    沈锋听包凡聊过,fa    机构佣金比例通常在融资额的三到五个点,轮次越往后、融资金额越大,机构的分佣比例越低。

    如果项目质量非常好,佣金会再下调,这通常是    fa    机构给优质创业者的折扣,作为争夺项目的筹码。

    分析师的月薪大概两万起,投资经理四五万,vp    能拿到六七万。这只是基本工资,年底还会有几个月的奖金。

    “干这么多年,我的理解是微妙的三方平衡关系。”

    李南君真不知道沈锋想听什么,只能坦诚道:“在交易达成之前,投资人与创业者之间有非常多的利益冲突,这是周旋于其中的    fa    每天都要面对的博弈局面。”

    “甚至花了好长时间才开始明白什么叫真正的deal    maker!”

    “因为卖方财务顾问的身份让我们总习惯于站在创业者的角度想问题,凡事都想着为创始人争取最大利益。”

    “但实际上投资人的利益同样重要,关键是让双方利益达成一致,在沟通的过程中缩短双方认知上的差距,将他们拉向可交易的那个平衡点。”

    “买卖双方都有着自己的隐性诉求,咱们又不习惯于直来直去,总喜欢藏着掖着,甚至有些买家卖家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核心诉求是什么?”

    “作为fa    需要帮创业者梳理项目,将他们口中一堆零散信息点,加工成一个用投资人的逻辑和话语体系可理解的投资标的。”

    李南君第一次见沈锋露出微笑,赶紧继续道:“如果是早期项目,我会最大限度的去挖掘项目的upside,让投资人看到可能性,但同时也告知他潜在风险,让他自己去判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