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八年后-《重返快穿世界》
第(3/3)页
就像这些年学术界对他的评论一样,明明是搞理论物理和数学的,却硬生生把自己活成了百科全书。
向阳的本科选择的mit(麻省理工)就读,没错,一个工科类世界顶尖的学府。
都说哈佛最难是怎么被录取进去,但是与之相邻的麻省理工则是进去容易,出来难。
也看的出麻省理工的严苛和快节奏。这是一个学生在里面懈怠一天,便可能被落下淘汰的学校。世界上诺奖和菲奖最多的学校。
有个笑话说,mit有诺贝尔奖得主,菲尔兹奖得主,天文物理学家,还有拿不出手的麻省理工教授,但这些普通的教授才是mit需要被保护的稀有群体。
当然只是一个夸张的说法,但也能体现mit的资源有多丰厚。跟着诺奖、菲奖的大佬走,不愁接触不到前沿的科技实验。
虽然向阳在这个世界未来想要做的是纯理论研究,但是为了赚钱筹备一些事情,也为了更好的跟着导师混实验,参与到世界级项目中去,他还是花了本科四年的时间在了实用科技上。
这四年,他没有制造出多匪夷所思的东西。
就是在现有的量子传输,定向光屏、智脑技术上做了些完善和修补……
顺便在此基础上,提出并制作了一些鸡肋的模型,将这些“失败”的小玩意的创作思路写成论文发表在学术论坛上。
从大一的时候就开始布局,引导学术界的实用物理领域的大拿对这些虽然鸡肋,但很好玩的模型产生兴趣。
差不多在大四左右。一家实验团队在他完善的理论模型基础上,成功的在定向光屏技术上有了重大的突破,制作出了使用价值非常大的光刻芯片。
在业界其他同僚重复试验成功后,他成功凭借人家团队,对他理论的印证,在本科最后一学期学年拿下了物理学的诺奖。
之后他凭借着卖专利赚的钱,创办了一家专利公司,买了一支实验团队,专门帮学者朋友搞专利方面的事宜。
手里企业资产差不多到了排福布斯两百名左右时,他就从实用科技研究方面脱身了。他不想再往多了搞钱,只要能轻易干掉简家就可以了。
所以硕博的时候,他去了普林斯顿,由理论物理研究转为研究数论。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