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道馆迁长安-《从经营皇家农庄开始》


    第(1/3)页

    “听课啊,感觉很好,很有用,特别是是数学,里面的门道很高深,授课的小先生讲解的却很容易理解。

    至于语文,现在还在学拼音,暂时不知道咋样,不过小先生讲的故事很不错,里面的道理很好。”坤桑一脸的感慨。

    这时代别说吐蕃人了,大唐百姓的识字率都很低,百姓的智商没有被开发出来,连卖鸡蛋都得两个两个的卖,因为两个一文钱,多几个一起就算不清楚账了。

    所以许多老百姓宁愿搬迁到深山老林去安居,也不想受到贪官污吏的盘剥,实在是被坑害怕了,可是深山老林也不宜居住,很多人家住着住在就没了,所谓穷不过三代,原因多半由此而来。

    这也算是另类的优胜劣汰吧,不过其中的苦难与悲哀,就算与战争相比也有过之而无不及,只不过这种小刀割肉的方式很难见于史书而已,这也算是儒家粉饰太平的功劳。

    吐蕃人初见数学的奥妙,自然觉得门道高深,王正数豆子的法子只要是成年人都会觉得简单易懂。

    陈正听坤桑说故事很不错,里面的道理很好,不由在心中暗暗点了点头,只要认同就好啊,潜移默化不外如是,一个月的时间虽然短了点,道理只要在心里面生了根,早晚会长成参天大树的。

    “来来来,诸位过来吃糯米团子,这玩意儿在我们这边叫做猪儿粑,看外形白白胖胖的,像不像一个个的小肥猪?”

    其实就是元宵,不过是垫着桑叶蒸出来的,形状和馒头差不多。

    “像”坤桑点了点接着说道:“不过只像你们这边的猪,别地方的猪可没这么肥实。”

    人的日子好了之后,猪的日子也会跟着水涨船高,毕竟如果人都没得吃,那猪更别想捡什么剩饭剩菜了,加上农庄的阉割技术,这边的猪都比别的地方肥实一些。

    成年人拳头大小的糯米团子,坤桑吃了五个,这还是坤桑不好意思,吃个八分饱就放下了筷子,护卫们最少的都吃了七八个,多的吃了十个。

    坤桑抽了抽脸颊,说道:“咱们现在就去干活吧?”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