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8章 数据说话,一百个导演(5000大章)-《从神雕群演开始》


    第(2/3)页

    这么看来,未来国产电影就很难发展起来了!

    因为好莱坞大片不断来袭,最终会在我们的电影市场落地根深,不断吸收我们的养分。

    结果就是我们饿死了,他们吃饱了!”

    张然讲了一个耸人听闻的故事,但却是有理有据。

    现场电影人听到张然这么说,顿时也陷入无限遐想。

    不少人觉得,外语片进口不会那么早放宽,国产电影还有时间。

    但电影人往往是悲观的,特别是老一辈的国产电影人,他们习惯性会往坏处想,所以制作的电影更多是艺术片。

    他们也不自信,他们的电影能上院线获得多高的票房,所以用各种借口,维护他们自身的利益,做一些以“曲高和寡”为由的,对国产电影行业没什么好处的电影。

    “其实也没必要那么悲观,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如果我们不思进取,我说的情况终究会来临的。

    但我们现在就开始行动,我敢说,十年之后,就是国产电影的天下!

    十年后,我们至少可以占据百分之七八十的电影总票房。

    因为我们在好莱坞大片还没彻底攻占国内电影市场之前,做好了充足准备。”

    张然给了大家一些希望,将大家的注意力又聚集在她身上。

    “什么准备呢?那就是培养人才,足够多的人才。

    主要就是能够拍出老百姓喜闻乐见电影的导演。

    我国每年培养一百多名表演专业的优秀学生,以及十几名具备专业素质的新人导演。

    这都是各大艺术院校,百里挑一挑出来的人才,又经过学院、老师的精心培养之后,可以说是天之骄子。

    电影行业有这些新鲜血液注入,肯定会越来越好。”

    “但这只是理想状况,事实却并非如此。

    学生刚毕业,没有工作经验,影视公司如果不选择用这批新人,

    那么这批新人就很难成长起来,很难给这个行业提供新的动力。

    可影视公司为什么不能接受这批新人呢?

    那自然是因为市场上缺少足够多的小成本电影。

    只有小成本电影,才敢用新人导演,新人演员,因为成本小,亏了也没多大关系。

    可院线不接受小成本电影,小成本如果不能上院线,回本只能靠电影频道,拍成电视电影。

    而每年的电视电影是有容量的,基本上一年就一百多部吧!

    对了,去年内地拍了220部电影,在院线上映了三十多部,剩下一百六十多部登陆了电影频道。

    还剩下的要么没卖出去,要么在国外参加了一些影展,可以说这部分亏钱了。

    现在问题来了,第一个问题,投资人出钱拍电影,电影亏本了,还有人愿意花钱拍吗?

    第二个问题,即便电视电影回本了,但影视公司愿意请拍电视电影的导演和演员去拍院线电影吗?

    我以影视公司老板的身份来回答,前者是绝对不愿意,后者则不是很愿意。

    亏钱肯定不干,我们开公司的,目的就是为了盈利,而不是说大话,为了电影产业发展。

    让没有在院线体现过商业价值的导演执导院线电影,这风险也很大,所以要冒这样的风险,就不得不多做考量。

    那么问题又来了,既然没人愿意给这些导演和演员机会,那么各大高校培养的人才,他们该去哪里呢?

    这这种现象叫产能过剩,他们的结果只有两种,要么继续熬资历,慢慢混出头,要么耐不住寂寞,只能转行。

    对电影行业而言,出现人才上的产能过剩,那就是说培养人才没起到该有的效果。

    这又转回来,电影产业发展停滞不前,国产电影终将衰弱。

    即便电影院建造越来越多,国产票房上限越来越大又如何?

    国内能拍好商业电影的导演只有二三十位,你要他们如何跟一两百部好莱坞电影抗衡?

    我国现在荧幕超过2400块,米国接近7万块,也就是说我们电影票房市场潜力巨大。

    现在我们的总票房是15亿,十年之后,荧幕至少有2万多块,到时候票房上限就是150亿。

    现在我们能拍一亿票房电影的导演还不到10位,好莱坞却少说有一百位。

    请问,到时候我们那什么去抗衡?我们连一百位超过千万票房的导演都没有!

    所以说,我们现在必须要培养新人导演,争取在十年时间里,培养出几十名,甚至上百名,千万票房的导演。

    投资电影想要回本,票房要超过投资的三倍才行。

    千万票房,也就是说制作成本三百万左右,这是小成本电影范畴。

    说来说去,我们要培养这一百名能拍好小成本电影的导演。

    这就是我们化宜的新导演战略。

    一百名千万导演,没准会出十几个五千万导演,以及一两个破亿导演。

    而有了这一百名导演,从一开始的一年几部小成本电影,到十年后可能一年一百部小成本电影。

    这也会给年轻演员大量机会,给我们影视圈提供大量优秀演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