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69章 九卿之首-《少帝成长计划》


    第(3/3)页

    在如今,天下百姓大都依旧奔波于生计,内部问题丛生,外有豺狼环伺的情况下,以农为首,也符合古华夏普行的价值。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阳信侯刘揭‘辞官告老’,内史一职,如今是闲置的···

    堂堂天子自然不可能忘记‘九卿某一个位置出缺’,尤其是内史出缺这么一个事实;更不可能在大朝仪上,将‘自己忘记内史出缺’的事显露在朝臣百官、宗亲外藩面前。

    看看殿内,被人群埋在身后,就连挤进殿门都费劲的内史臣,刘弘貌似也没有‘暂以副职领内史’的安排。

    如此一来,刘弘地目的也就很明显了。

    “启禀陛下。”

    不出百官所料,作为‘皇党一系头号狗腿子’的张苍站了出来,向刘弘躬身一拜。

    “故内史阳信侯辞官告老,后阖族数十人尽溺大河;今内史一职,尚缺···”

    张苍话一出口,挤在殿门出的百官嗡时一激灵,旋即目光流转起来。

    ——全家溺死!!!

    在知晓整件事情前因后果的情况下,要说刘揭一家真是‘意外身亡’,殿内绝对不会有一人相信!

    但想想张苍的政治阵营,再看看刘弘满脸不可置信,甚至隐隐有些‘哀痛’的表情,百官顿时回过味来,不再言语。

    “果为刘氏子啊···”

    “端的是心狠手辣!”

    ——朝臣会不会相信‘刘揭全死意外身亡’,刘弘心里必然有数。

    而刘弘却依旧选择将这件不那么光彩,甚至有些沾染污点的事,借由张苍之口,光明正大的摆上台面,其深意,同样再浅显不过。

    ——人,就是我杀的!

    ——为啥杀,你们心里清楚!

    果不其然,再象征意义的流出两滴眼泪之后,刘弘又开始发挥自己独一无二的扣帽技巧了。

    “阳信侯虽才不堪用,然其忠义,可谓世所罕见呐···”

    “今得封不足一岁,竟绝嗣···”

    “哀哉吾汉室,失一栋梁矣!”

    见刘弘哀嚎一声,暗自抹起了泪,殿内百官的面色,顿时精彩了起来。

    “尸骨未寒,便已念及侯国之黜···”

    只能说,刘弘的下限,再一次刷新了百官的认知。

    但这一次,没有人因刘揭的下场而感到兔死狐悲,也没有人因此觉得,刘弘是苛待功臣。

    ——刘揭作的死,放在任何一个外人身上,都够腰斩八百回了!

    诸吕之乱中抢夺天子节;挟持天使,持刀柄闯宫禁;与陈、周叛逆结党营私;得侯而不思忠、得列九卿而不思治···

    桩桩件件加在一起,刘揭能竖着走出长安,都得谢他那一点血脉!

    如果刘弘真就放刘揭回封国,安稳度过晚年,那朝臣百官心里反而要闹嘀咕了:这刘揭,不会是早就被刘弘安排在陈平、周勃身边,以刺探情报的卧底吧?

    刘弘像现在这样‘快意恩仇’,反倒能让百官稍稍安下心来:还好还好,天还没变,老刘家的皇帝,还是那么小心眼···

    也不是说,如今的朝臣百官都是受虐狂,而是相较于看不透、猜不透的皇帝,官僚还是更希望皇帝有一个固定的人设。

    ——哪怕是个负面人设,也能让百官心里有一个大概认知;遇到事情,也能从皇帝的‘人设’,做出最合适的抉择。

    就像后世那句形容恐怖片的名言:看得见的鬼都不可怕,可怕的,永远是看不见的。

    就见刘弘为已经死去的刘揭哀痛片刻,并将阳信侯国废黜的事眼神传达给审食其,便图穷匕见。

    “今阳信侯亡,朕甚哀之;且今大战未熄,悼惠诸子仍为乱关东。”

    “内史之事,暂以内史丞代掌;待战事毕,镇乱有功之将士入长安,再议内史一事。”

    听到这里,百官如何不明白刘弘地意思?

    “圣明无过陛下~”

    躬身一拜,百官心中不由猜测起刘弘的心仪人选。

    柴武?

    不可能——车骑将军秩真二千石,位内史之上!

    若是柴武成为内史,那就是妥妥的贬职。

    灌婴就更不用说了——大将军位车骑将军之上,仅次于丞相、太尉!

    就连御史大夫面见大将军,也得礼让三分。

    周灶?

    亦或薄昭?

    一时之间,朝臣百官皆沉寂在‘猜测内史人选’的游戏当中。

    而御阶上的刘弘却是发出一声长叹,遥望着东方。

    “也不知朕的申屠丞相,可做好了准备?”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