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86章 精密武器-《少帝成长计划》
第(1/3)页
在后世,就连房子大一点,主人家都经常会出现丢三落四,找不着东西的状况,就更别提产业遍布关中各地,牵扯到各行各业的少府了。
就拿如今来说,对于少府究竟有多少粮食,刘弘也并没有太具体的了解。
——在粮食保护价推行之后,少府部署在关中各地的中、小型粮仓,基本已经转变为了类似‘货仓’的性质。
这些‘货仓’的粮食吞吐量,几乎是按每天数千上万石来计算的。
就好比刘弘早上得知:蓝田粮仓有粮米五十万石,结果到下午,可能就已经卖出去几万石了。
晚上得知剩下粮米四十万石,可能第二天一大早购入一批粮食,又变成了六十万石。
如此高频率、大幅度的仓储流通,使得少府精确统计各地粮仓存粮,变得毫无可操作性。
再者,各地粮仓的‘货仓’性质,也使得计算这些货仓的粮食储存量,变得毫无意义。
——算出来又如何?
反正这些粮食都不能动,要留在当地等百姓上门买。
所以刘弘目前准确的知道,且能随时动用的,是少府在关中五处‘非商用’粮仓里囤积的粟米约五百万石,以及宿麦超两千万石。
这还要归功于今年年初,关中全方位的冬小麦补种,以及冬小麦在汉室依旧‘稳定’的糟糕口碑。
除此之外,此次马邑战役所需要的粮草,也早就送到了函谷关外的荥阳-敖仓。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第一批后勤辎重,已经早于大军抵达代北。
对于少府在粮食方面的工作精度,刘弘对现状还算是满意的。
——能精确掌握的尽量精确掌握,不能精确掌握的大概有个数,并留下出入记录,待以后审查,这已经是封建时代能做到的极限了。
粮食和钱,几乎就是少府最重要的两项产业了。
而粮食基本没问题,钱又没多少(粮食保护价政策流通成本),刘弘所能关注的点,实际上也就剩下军械了。
实际上,刘弘此次到少府作室‘微服私访’,确实是为了军械的事。
此时此刻,马邑之战的参战部队几乎都已经抵达了战场附近,率部将领也即将从梁都睢阳城开拔。
根据东胡王卢他之在将近半个多月前传回的消息,‘御驾亲征’的匈奴单于冒顿,应该也已经离代北雁门一代不远了。
汉匈马邑战役,可谓是一触即发。
在这种时候,要说刘弘不紧张,那显然就是在装x了。
再怎么说,这也是刘弘掌权以来,第一次做出关乎汉室国运的决定——要是刘弘不想打,这场马邑战役根本不可能打得起来。
如果想求稳,刘弘大可以让韩王部再多吹几年寒风,等汉室富裕、强大起来,再挺直腰杆去和匈奴人叫板。
既然做出允许韩王部南归,甚至主动接洽、迎接韩王部南归的举动,就已经说明,刘弘做好了最坏的准备。
但准备归准备,战争的气息越近,刘弘便越觉得有些心烦意燥,茶饭不思,就连张嫣交代的硬性指标,都有些无心去完成。
——现在的刘弘,还是太年轻了······
这不关乎是否掌权、是否加冠、是否亲政,也无关乎政治手腕是否成熟,而是单纯的政治威望积累不足。
举个非常浅显的例子:同样是马邑战役,但历史上的马邑战役,是武帝猪爷登基八年之后,才在时任大行(典客)王恢的提议下实施。
彼时的马邑之围,是纯粹的‘吸引匈奴单于陷入包围圈’,从而对匈奴造成一定打击。
这其中,没有‘汉室迎接匈奴部族降汉’的内由,也没有‘匈奴单于愤怒的提兵南下’的状况,就只是单纯的以商贸利益,吸引匈奴单于带小股部队来马邑。
再者,彼时的汉室,已经经历了一整个文景之治的物质积累,基本上达到了封建政权所能达到的天花板。
国库里的老鼠不是被撑死,就是被一袋袋挤进粮仓的粮食给压死;即便如此,国库里还是有数之不尽的粮食过期变质、发黑,被倒入河流之中。
串钱的绳子都腐烂断裂,散落的钱却依旧没处去花,只能再搓根麻绳串起来。
百姓民安居乐业,家家户户都是米仓溢裕,就连帮人种地的佃农,都有余钱给家里置办新衣裳。
军队将士嗷嗷待哺,人人向战;野战军整体完成武器军械铁器化,部分精锐部队完成武器钢器化!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