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 骚操作(求推荐票五星好评)-《空战之王》


    第(2/3)页

    战机推动三重压力数据表中间的指针稍微偏高,仍属于正常范围之内,这说明单发发动机的推力已经达到了顶峰,它与机身的连接,机身与机翼的连接,都处在上升压力安全之内。

    这一款立川ik—95c教练机的最高飞行升限为3410米,只要平时维护得当,机体在3000高度全速飞行时,所承受的空压也在可控安全范围之内。

    在二十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各国的战斗机性能相差无几,当它们在空中无战事状态中飞行时,飞行高度都是控制在1500米—2000米以下。

    在这个高度内飞行,飞机舱内的温度对驾驶员来说最合适,航空燃料的消耗也是最经济的。

    这个时期的很多战斗机,机身的打造并不全部都是钢铁金属各种钛合金,除了几个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位置是钢板金属外,很多地方是用高密度的木头和塑料代替的,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减轻飞机的重量,增加飞机的各种机动能力,减轻油耗。

    当然,这样做这并非是为了偷工减料,而是无奈之举,受到当下的发动机技术的限制,发动机动力不够支撑机身重量,就只能舍弃机身的质量,提升战机的机动性,提高空战时的存活率。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战争的损耗极大,原材料极度匮乏。

    就比如日本的零式战机,重量2000公斤都不到,所以说这款战机的动力就显得特别强悍,爬升的速度快,转弯半径更小,灵活机动,是二战最初盟军战机的梦魇。

    但机身的材料也限制住了零式飞机上升的高度,这款战机只有在空战时才爬升到4200米以上不到5000米,然后以牺牲高度换取速度为代价快速俯冲下来,发动攻击。

    平时,各国战斗机很少在2000米以上高度飞行,只有在战时躲避对方机枪和机炮、高炮,或者和对方战机展开空战时,为了争夺高空开火优势,急速爬升到最高升限,然后机头下压,形成俯冲,以速度换取高度,对敌机形成以12点,10、14点方位为最佳开火点的优势,发起机载武器打击。

    飞行高度超过2000米以上时,气温会逐渐下降,航空燃料的消耗也会相应增加。

    当飞行高度达到3000以上米时,驾驶舱里的温度,和地面温度之间,将会产生18~25度的差距。

    目前,纽约的温度是22~26度之间,在3000米上空飞机驾驶舱的温度则只有—3~8度。

    这就是为什么二战时期,即便是在炎热的夏天,飞行员驾驶飞机升空时,也要带着一件牛皮空军夹克的原因。

    到了二战后期,很多战斗机的上升限度增加到了5000千米以上,任何季节,气温都会下降到0度以下,空气变得稀薄,像零式这种造价低廉的战斗机,根本就不可能在4000千米以上的空中长时间飞行。

    周至寒身上有一套看不见的飞行服,可以随着飞行高度的上升,自由调节飞行服内的温度。

    花6000空战币的买来飞行服,也就相当于是6000美金。

    不是一般的贵。

    是贵的一逼。

    高度计显示:

    3100米

    3220米

    3270米

    当立川ik—95c教练机爬升到达3300米时,整个机身开始出现一种因为空压而造成的颤抖。

    周至寒右手向前轻推操纵杆,机翼下压,左手以蚂蚁漫步的速度向后慢退节流阀,减少供油,于是95c教练机的机头立刻从75度角平稳降落至和大地形成平行线飞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