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产业环-《官路红人》
第(3/3)页
县里栽植刺梨项目的乡镇多,规模足够,对另外的产业跟上步子,困难虽有,肯定可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
这时候表态不仅是对李善淮的附和与支持,也是在媒体下展示自身的工作,机会可不多,王平江和章童俊都明白这些。
提出这个想法后,杨再新也就达到目标,这也是他这段时间对新畦食品产品结构的思考。单一的刺梨果产品,即使种类不少,还是显得单薄,不能成为一个体系。
而在产业园里,同样如此,刺梨种植本身就需要一个附加的环线。生产过程要肥料、要药品、要加工厂房等等。
刺梨园地能不能间种一些作物,也还要研究,但对乡村而言,仅仅是种植刺梨,这样的产业基地是不完善的。
在会议室没有更深入地讨论,李善淮过来的时间也有限。汇报之后,杨再新立即卡住话题。本想请张文辉或者几个说两句,但章童俊很明确地表示,先到实地去看。
要看的地点如何安排,杨再新征求李善淮意见,说,“书记,行程和村怎么安排?”
“高村肯定要去看看,其他的你们考虑时间就好了。”李善淮笑着说。
这次到怀仁镇来考察,更多的是宣传怀仁镇的做法,而不是挑刺。自然让地方上安排行程,将最可看的一面呈现在外人视野中。
高村的意义更多于各种实际,好在怀仁镇对高村的矿渣池已经做了完善建设,不怕对外展示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