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事出有因-《官路红人》


    第(2/3)页

    有了立场站位,是与非就退在其次了,而国内这种情况几乎成为一种深浸血脉里的东西,随处可见,几乎没法消除或化解。

    劣根的存在,不是外面压力就可消除,完全要看个人的修养、胸襟。

    “金望乡班子里段书记和乡长林力俊之间,在工作上理念有分歧,”张新民说,“段书记五十五了,县里还没将他调离,本身就有意见。据说,段周林想进县人大,县里不肯答应,他就不肯走,拖着。

    林力俊是三年前调去金望乡的,如今三十六岁。当年才三十三岁,锐气十足的,想闹腾一番。一个要稳,一个要激进,闹起分歧之后,胡部曾到金望乡批评过他们,林乡长退让了。

    今年,怀仁镇和河岔乡高刺梨种植,林乡长就想发动起来。段书记在会上高调地批评过这件事,后来,县里也出现波动,段书记就觉得他的判断是正确的。

    等县里重新要做刺梨种植、养殖产业等工作,段书记虽然没站出来直接反对,但背后的态度也是一以贯之。

    林乡长传达县里工作精神之后,乡镇干部也知道怀仁镇、河岔乡的情况,也在村里发动农户做开荒。后来县里这边对各乡镇进行核实开荒面积数据,金望乡的数据有一些水分。

    我和刘科到金望乡几次,才有所察觉,然后,我们在金望乡一周时间,到各村去落实情况。那边的工作虽说推进不快,林乡长借我们的影响力,还是推动了工作。”

    “目前的两个村,原先也上报了面积数,数目是对的。还签了协议,我们核实的数据也对得上。但在栽植刺梨苗木时,两个村将苗木也领取了,却将苗木不按照技术要求进行栽植,密集地栽植在少量面积的山坡上。

    栽植后的护理自然没法做到,我们到村里问了原因。村里说的情况是,段书记要求两个村栽植经济林,说是这样的林木才会真正致富。”刘悌接着说缘由。

    “两个村的经济林苗木栽植了没有?有没有将苗木**了?”杨再新说。

    长坪县这边的经济林,最常见的就是杉树,栽植下地,少说要七八年才成林。对于不少丘陵地貌、山地地貌而言,这样的栽植项目也是提倡的。

    毕竟山林任其杂草和灌木丛生,就没有实际的经济价值,仅仅是绿色植被而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