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章 人才培养-《官路红人》


    第(2/3)页

    “书记……”田杏秋不知该如何说,确实,教师不安分与原本的岗位,想跑到长善完全中学去,这本来是人之常情,但从管理角度看,问题就不一样了。

    周术保不想听田杏秋解释什么,也不是要什么答案。他也知道,长善完全中学那边的条件和待遇,比在原岗位要好,谁不想到更好的去处?

    “田杏秋局长,通过这件事情,你有没有什么启发?”周术保盯着田杏秋看,“嗯,先不谈这个事情,你说说,县里将教师里的精英都集中到长善完全中学,这样的做法适合吗?

    据我所知,如今各地都在强调的教育的公平性,这个公平性该如何理解?我想,是对每一个学生的公平,让受教育者在公平的环境下健康成长,对吧?对教育者而言,其实也是一种公平性。

    教育群体也是有精英的,这批人给学生的教育,肯定会比普通教师教育的效果要好。接受他们教育的学生,原本是随机性的,是分散的。其中就包含了教育公平性的理念。

    可如果我们将这批精英集中在一个地方,那接受到他们教育的学生,也将会限制在某一小范围中。接受教育的学生也就局限,甚至会出现筛选。这样的结果会是什么?田杏秋局长,你说,这样的结果会是什么。

    你长期在教育这边做事,思考肯定比我全面,也比我有更深的理解。”

    周术保所说的,确实是有道理的。只是,长坪县这边之前也都是这样做的,将教师中最优秀的,组成一个或几个小团度,搭伙教班。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将学校的尖子生培养出来,然后整体学校的竞争力会明显提起来。

    长善完全中学招聘教师的操作,县里本身就有这方面的意思,但也会照顾原有学校的情感,才卡住仅招四十人的限额。要不然,会将原有学校的教学正常秩序都冲垮。

    对长善完全中学的人而言,对优质教师的需求自然是要的,但对杨再新和柳三妍等人说来,又不是急迫的事情。长善完全中学完全可对外招聘,也可自身培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