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8章 江王碰面-《官路红人》


    第(2/3)页

    对企业这样做,江华军也知道实际上是违法的,但只要没人追究,或追究不力,企业就会过关。

    如果说,三年前真的引进台洋金属成功,那就是一份成功。如今,台洋金属基于大环境的变化,外界对台洋金属的压力变小,台洋金属在业内生存的空间变得大一些,自然不肯迁移到柳河市来。

    相比于在窄台省,台洋金属到柳河市来生存空间和生产成本确实要大一些,产品对外销售也相对束缚更多。至少,在柳河市生产的山寨产品,必须要运输到窄台省的市场,或者在窄台省成立办公点,才能够更好与客户接轨。

    想明白这些因素,江华军也知道引进台洋金属确实不现实,对杨再新目前所提供的材料怨念却不可消除。根本原因就在于,不能引进台洋金属这个项目之后,市里要推进工业经济,又从哪再找到新的项目来推进?

    心里这股怨气没法消掉,江华军也不会表露在外,不管怎么说,引进台洋金属的结果让他在柳河市丢分不少,甚至可以说是一次大挫败。而这样的挫败等同于江华军来柳河市任职的失败,搞不好,会成为工作上的污点。

    如果再有人对他不满,将这次工作的失利放大,形成舆论。很可能直接影响到江华军未来的前途,让他止步于正厅一级。

    当然,即使没有谁对他发难,接下来的工作上如果没有较好的工作业绩,省里对他也会改变看法。

    在引进台洋金属项目的工作,完全可给他批一句:工作不够踏实,飘了。这也算是事实,不冤枉江华军。

    也因此,这次返回市里,江华军在想方设法补救错误的同时,也低调地与李善淮沟通,要争取市里对他工作的支持,而不是让谁提出质疑。

    特别是在常委会中,只要有人提出质疑,这样的质疑就会成为引燃线,发酵起来,真会燃爆了他所有努力。

    柳河市这边,很可能有不少人都希望看到他遇上大挫折的,甚至可能书记李善淮内心都有这样的想法。因为在自己到柳河市之前,李善淮书记推荐了王平江来接替张长文市长的工作,后来省里没按照李善淮的意思进行,要说李善淮心里都没有半点想法,可能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