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临近期末-《新唐小相公》


    第(2/3)页

    绞练麻纱毕竟是整个麻纺行业供应链的上游,技术含量低,几乎没有进入的门槛,产品附加值低,光靠卖麻纱成不了气候。

    周进财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他干了十多年的绞麻作坊,顶多也就让陶家成了陶朱村的首富,勉强达到了大周朝的小康水平。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这当然算是很不错的营生。

    但朱秀自诩穿越人才,时代之子,怎么可能满足当一个粗加工的作坊主?

    本着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朱秀决定将生意朝着纺织业的纵深推进。

    朱秀跟周进财打听过了,这年头不管是纺麻还是纺毛缫丝,所用的都是晋代以来出现的脚踏纺车缫车,这种工具效率较为低下,纺织速度较慢。

    这也跟他所了解的古代科学史里,有关纺织工具发展的知识所一致。

    考察过后,朱秀决定尝试着将一种宋代才会出现,元初才开始大规模运用的多锭大纺车...画出来。

    朱秀有自知之明,虽然他脑子里存放的《王祯农书》里有这种机械的详细图纸,但他毕竟只是一个学历史的文科生,动手能力向来不是强项,要让他亲手打造,那可真是难为咱朱小郎了。

    就算是画图纸,以朱秀抽象派幼儿园基础的画工,也足足耗费了近两个月,磨断了无数根炭笔,才勉强完成了一副较为精确的图纸。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找一个技艺娴熟的木匠,最好是有过纺车制作经验的匠人,共同探讨研究,看看能不能将这种多锭大纺车造出来。

    这件事朱秀暂时还没告诉周进财,先让他安心经营新式绞麻作坊,等到赚够了第一桶金,有了足够的资本积累再说。

    乡学舍的课业,对于即将参加县学招考的学生来说,已算是临近尾声。

    除了朱秀和陶盛,还有三名学生经过这三个月的努力,终于达到葛立德和刘达的要求,得以代表水口乡学舍,参加今年的县学考试。

    虽说县学招考不限制报名人数,但若是成绩不达标的话,参加了也无用,考得太糟反而会有损学舍声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