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圣诞节这个节日对于美国来说,就像是春节置于中国人一样。团聚也好,聚餐也好,或者是亲朋之间互相赠送礼物。这其中许多的方面都与中国相同。 有的人以为春运和春节的潮流只限于中国,是中国独有的家庭文化。实际上事实并非如此。 放眼全世界【家庭】都是主流文化价值取向。不论东西,不分南北,也不在于种群和肤色。只要是认同人性最基础的观念的人,都会有【家庭】价值取向的观念。 只不过每个国家,或者是每个民族对于【家庭】价值表达自身爱意的方式不尽相同。但是其中的核心却是没有多少变化的。 尤其是在1965年的美国,这个时候阿波罗计划才刚刚过去四年,人类还没有踏上月球。人类社会对于地外世界还充满着好奇和敬畏。 这个年代的人对于信仰还依旧非常虔诚,保守的天主教家庭甚至是有些严厉的清教徒家庭在美国都很常见。 这个时代也没有人高喊着人***,然后把全世界的价值取向弄得一团糟,甚至跑去美洲弄大猩猩导致了艾滋病的出现。 在这个年代,圣诞节是需要回家过的,和家人一起,坐在圣诞树下吃着母亲制作的圣诞大餐。坐在壁炉旁边,看着窗外的雪花和十二寸的小电视里播放的圣诞节目。 这个年代的孩子还相信圣诞老人的存在,相信一早醒来,自己床头袜子里出现的礼物是圣诞老人送来的。 就像彼得-帕克,他是出生于1915年的人。如今的他已经五十岁了。人生中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一次经济大萧条,四位美国总统以及数次的政治危机。 他见识过太多太多的东西了,在大萧条时代那些饥肠辘辘失去工作的工人。那些依靠杂志报纸和公共图书馆里的图书,依靠精神食粮来麻醉自己,让自己忘掉饥饿和抑郁的人们。 那些身影充斥了几乎整个三十年代,也充斥了彼得-帕克的整个青少年时期。这影响了他前半生的职业选择,成为一名记者,写出那些能够激励人心的东西。 从而鼓励人们在大萧条的时代艰难的活下去,这是曾经彼得-帕克的愿望。 而现在,坐在史塔克集团的专机上,瞭望这窗口外的白云,彼得思绪万千。圣诞节是一定要回洛杉矶的,他要带着安东尼给霍华德夫妇扫墓。 彼得是一个老派的人,而且非常尊重传统。在这一点上,他对安东尼的教育很好。至少养成了安东尼现在重视家人,并且尊重他人意愿和生命的性格。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