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研究院-《官场之风流人生》


    第(1/3)页

    沈淮并无时间跟成怡见面,故而到燕京后电话也没有打一个;接到孙亚琳的电话,知道她后天要经过燕京,沈淮也没有时间等她,只是把宋鸿军他们的行程告诉她,让她跟宋鸿军在燕京汇合后,一起陪同投资商到梅溪镇考察去。

    第二天上午,沈淮就直接跟矿冶总院的赵治民以及他的助手汇合,乘飞机直奔伯明翰。

    新厂是从西尤明斯工业集团引进二手生产线,有很大的技改余地。

    梅钢目前跟矿冶总院签署技改协议,赵治民是矿治所指定的梅钢新厂技术项目负责人,也是燕京矿冶研究总院下属第四分院的副院长。

    赵治民早年就在英国伯明翰留学、工作,八八年回国进入矿冶总院,一直从事于金属冶炼工程的研究。

    赵治民看上去像是专注于研究工作而性格严谨的人,而沈淮这段时间的日程安排又十分的紧,跟赵治民的几次接触,都局限于技改方案的交流。

    当然了,赵治民年过四旬,对如此年轻的沈淮竟然能主持一家中等规模的钢铁企业,心里一直都困惑。

    或许还有那么一点不信任,几次接触,赵治民一直都小心翼翼的跟沈淮保持距离,除了履行自己的职责便好,也无意跟沈淮有更进一步的接触。彼此吃过两次饭,沈淮除了对赵治民的技术能力认同外,对他的印象倒是很不错。

    这次乘飞机到伯明翰,从机场候机到落地,就有十二个小时。

    赵治民也是考虑梅钢的经费紧张,看沈淮出行都没有随同人员,大小事情都自己处理,主动要求坐经济舱。

    大家在飞机狭窄的座位上也不好休息,主要就是坐在那里聊天。

    除了技改方案外,赵治民实际也是很健谈的一个人,从国内外治金技术、产业发展的差距,谈到国内外的经济、城镇建设,以及国内外的风土人情,无所不谈。

    赵治民虽然回国后专注于金属冶炼工程的研究,但他这样层次的人物,关注面以及知识面都非常的广,能力也是非常的全面。

    沈淮也是博闻广识,以前在梅钢研究的东西就很杂,从冶金工业到工业管理,到应用经济学,都花心思去学,他与赵治民两人在飞机上聊起兴头来,从上飞机到落地,嘴巴就几乎没有停过。

    赵治民的助手,在矿冶总院读博的韩文继,听他们聊了一路,到下飞机也忍不住感慨道:“我跟赵院长有两年了,都没有见赵院长这么健谈过,看来话匣子要打开,需要有沈总这样的旗逢对手才成……”

    沈淮哈哈而笑,跟赵治民倒很有相逢恨晚、倾盖如故的感觉。

    沈淮本来让潘成在伯明翰给他跟赵治民都安排的单间客房,到伯明翰后,白天要谈技改,看设备拆除情况,跟英方代表洽谈技术引进及支持等事,晚上就直接跟赵治民住一个房间,接着海阔天空的谈。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