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谁不想像诸葛亮一样被英明的领导从山村中发掘出来,尽情挥洒自己的本事。 见诸葛亮这次好像是真的不开心了,马良赶紧改口道: “丞相,有话好说,何必如此, 那些益州人跟咱们可不是一条心,关键时候,还得咱们的荆州乡亲啊。” 交州又不是垃圾桶,往那派人诸葛亮肯定也要经过一定的考核。 这次他没有完全使用察举,而是拿出察举和考试相结合的方法。 这些世家子弟都是经过马良推荐,算是给足了马良面子。 而考试的题目也很很容易——在诸葛亮看来非常容易,都只是一些数学、物理、化学的入门题目。 马良之前就在督促荆州的世家子弟学习这些科目,现在诸葛亮拿出这种考核方法,更是大给了马良面子,以后想做官就要听马良的,这威信可想而知。 但马良很快又意识到了一个问题。 “不对啊孔明,呃,丞相,怎么这益州人也跟我荆州儿郎一起考试?” “既然要都去交州支援太子,自然要一起考试, 这评卷人只有我自己,难道我还要分两次给你们出题不成?” “不不不,这倒不敢——只是丞相,咱们荆州人是一家啊,荆州的儿郎都对太子忠心耿耿。 益州人早早就开始学习天书,我们这的荆州儿郎才学了多久,这放在一起考试……哪比得上选些知根知底的儿郎? 丞相放心,等这些儿郎们去了交州,一定努力学习,定不会让丞相丢脸。” 诸葛亮看着马良一脸恳切的模样,有点疲惫地揉了揉太阳穴: “季常啊,眼光要放的长远一点。 以后大汉的官吏逢进必考,难道你还要这些儿郎一辈子都待在交州不成?” “蛤?”马良琢磨了许久,突然容光焕发, “原来如此,多谢丞相,多谢丞相!” 看着马良蹦蹦跳跳离去的身影,诸葛亮笑的微微有点苦涩。 不过,他很快调整好了心态。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总不能要求所有人都敬业无私,以国为家。 想到这,他又想起了糜芳说过,之前江陵的太子旧居改造时,曾经从太子的书房里翻到一幅字。 “公者千古,私者一时, 亮这一辈子,不知道能不能当得起一句公者……” 诸葛亮喃喃自语,可很快他又笑了出来。 当年自己与徐庶、崔钧、石韬四人纵论天下大事的时候,虽然常常自比管仲乐毅,却又何尝想过后人会如何评价自己。 担当生前事,何计身后评, 这辈子为大汉竭尽心力,问心无愧,也就够了。 · 士徽不愧是在历史上以痛击队友、坑死全家著称的高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