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铁与火(中)-《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


    第(2/3)页

    在后来的战斗中德**队在一次穿插行动中俘获了整整一个团的这种坦克。当时陆军对此非常的重视,他们连忙把一辆这种坦克运回德国让国内的研究机构分析研究.

    经过简单的测量和实验后,德**械装备局的专家们认为这是一种在某些指数上可以和德国四号坦克媲美的武器,虽然它有很多致命的缺陷,但是这并不能抹杀它的闪光之处。那些专家们断言要不是这些隶属于法国第一装甲师的B1坦克在充满难民的公路上消耗掉了所有的燃油正在等待补给的话,德国陆军绝对不可能就那么容易的毫无损失的俘获它们。

    但是德国臃肿的官僚机构致使这些宝贵的研究资料没有及时交到陆军的手上,结果斯乃德只从司令部获得了一个简单的敌情通报和一个警告.

    虽然司令部在警告里明确要求他尽量不要在没有大口径火炮的支援下与法国B1型坦克作战,但是却没有讲清楚原因。要不是在警告的下面总算附了一张简单的草图的话,斯乃德他们可能连B1坦克到底长什么样都不会知道。

    资料的简陋和警告的模糊不清导致了现在的这种情况,斯乃德被那份警告误导了,他的确没有小看这种高卢战车的战斗实力,但关键的问题是他估计错了对手的装甲厚度。

    法国的B1型坦克重达31吨,在当时来看这种重量介于中型和重型坦克之间,比同样是中型坦克的德军四号坦克重了足足九吨多。这种坦克拥有60毫米厚的正面装甲,最薄弱的地方也有40毫米厚。

    但是法国人追求这种防护力所带来的结果就是,B1完全失去了作为坦克应该有的机动力,它在公路上的最高时速才只有27公里,越野状态下的速度更是可想而知。

    这其实和法国人陈旧的作战思想又关,他们从来没有把坦克作为一种单独使用的武器来看待,在他们眼里坦克只是一种辅助步兵作战的工具。就因为这样,在他们看来坦克只要能够跟的上步兵进攻的步伐就可以了,并不需要很强的机动能力。

    这种坦克装备了两门主炮,一门被安装在车体的正面,就在驾驶员的身边,这是一门75毫米榴弹炮,这种安装方式使它的射界几乎是固定的,法国坦克手得用转动车体来瞄准目标,为此还特别为这种坦克配备了精密的液压差速装置来做到精度瞄准。另一门则是安装在车顶那个小炮塔里的47毫米35倍径炮,这种武器的威力比三号坦克上安装的37毫米主炮更大。

    虽然从车体大小上来看它和德国的四号差不多,但是高度上则比当时任何一种德国坦克都高,所以德国步兵们给它起了个外号叫“巨人”。从数据上来看,它和四号坦克属于同一个级别,可以说旗鼓相当。但是实际上,它拥有着一些致命的弱点,而这些却不是数据能够体现出来的,这只有在真正的战斗中才能被人们所发现,而法国坦克手们为此付出的是生命的代价。

    “高爆弹准备完毕。”

    装弹手卡尔把一发高爆破甲弹推进了弹膛,年轻的装弹手随后就趴到他那一边的观察窗上向着远处那些还在缓缓前进的法国坦克好奇的望去。

    “距离九百三十米。”炮长严肃的报告到。

    “全体注意,开火!”

    斯乃德大声下达了开火的命令,一阵沉闷的炮声响起,75毫米炮的炮尾猛的向后一坐,巨大的力量使坦克那沉重的车身都抖动了一下,炮塔里弥漫起一股浓烈的火yao气味。等炮击结束,斯乃德从指挥塔里探出头去,端起望远镜观察起这次炮击的效果起来。

    斯乃德选择高爆榴弹而不是穿甲弹是有原因的。虽然被帽穿甲弹的弹道比较平直,命中率比高爆弹高,在对坦克攻击时应该是首选目标。但是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四号坦克的指挥官们在早期的战斗中非常偏爱使用高爆破甲弹。

    原因是在对付某些装甲目标时,高爆破甲榴弹比穿甲弹管用的多。德国四号坦克的早期型号安装的是24倍径的短管75毫米炮,这本来就不是一种反坦克火炮,从性能上来看它更像是一门步兵炮。

    德国陆军刚开始赋予四号坦克的位置就是用来支援三号坦克作战的火力支援和指挥车辆,并不需要他与对方的装甲目标做正面冲突。可是战争爆发后这种坦克的用途与陆军部的预想发生了背离,四号坦克被推上了战斗的最前沿。由于拥有比三号更强大的火力,在很多场合它都被当作一种主力坦克来使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