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赵老师动情的朗读,让观众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见证了舍身的壮举与人性的美好! “呜呜,哭瞎了!” “风沙很大,心灵都被洗了一遍!” “难以言语的感动,我是个00后,甚至以前都想不明白为什么那个时候那么艰苦那么难,我们的种花家还能种出蘑菇,现在开始明白了。” “有这些人在,我大种花家怎么可能会亡!” “以后也不会亡,有我们在呐!” “这是我们的课文啊,这封信看过无数次了,但这是我从来没有的感觉,哭惨了。” “赵老师的声音太好听了,呜呜!” “被赵老师圈粉了! “听赵老师的朗读和自己看文字,有种完全不一样的感受,这个节目,太棒了!”” ...... 事实上,解读点评诗歌文章的文字,杂志上,报纸上,观众们也常常看到,却始终觉得缺乏那一种能直接能打动人心的力量。 有人说是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了,变得浮躁了,静不下心来体味字里行间的细腻情感。 确实有这样的因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旁观者的疏离感一直在困扰着我们,杂志报刊上那些文章的再次解读里,始终透着被多次咀嚼后的寡淡,我们无论如何努力,却始终得到的是人物模糊的身影,看不清眉目五官,看不清表情变化。 而这个节目,首先选取了人们最直接的情感自我表达方式——书信。 信和其他文体是不一样的,作者并不面对普罗大众,而是对最亲切最思念的人,说最真挚最想说的话。 其次,选择了让演员来读信,或者说是来演信,这些演员用具象的方式表达了作者书信里传达的自我,观众们面对的就再也不是冷冰冰的解读,而是被作者的文字和感情直接冲击着。 节目形式很简单,就读信,节目效果和杀伤力无异于核爆,在明星们经常动人演绎下,看似冰冷文字就全活了,跃然纸上,无比动人,汉字的情感魅力,是如此的独一无二,让人振奋! 某台的后方, 实时收视率先前还在4个百分点左右徘徊,现在,开始奔5了,大佬们身子是坐着的,心是飘着的,大笑着,欢呼着。 电视机前, 观众们抹一把眼泪,眼眶红红,继续等着下一封信,下一个故事。 节目继续,高潮不断! “鳄鱼,你不可以和我一起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原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大家的《祭鳄鱼文》,因鳄鱼为害,作此文劝戒鳄鱼搬迁,实则鞭笞当时祸国殃民的藩镇大帅,贪官污吏,在张果粒老师的精彩演绎下,让观众们大呼过瘾! “哈哈,绝对是老戏骨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