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传言-《回忆1980》
第(2/3)页
跟上次一样,只点着一盏豆大的油灯,不温不火的光照着一家人严肃的脸色,看起来更加阴晴不定。
门窗同样紧闭了,只是,这次就连郑光年也不再认为这算大惊小怪,他甚至还自己去看了看。
“爸,没必要大惊小怪的吧?又不是只咱卖东西。”郑诚有些无奈的道。他感觉父母未免有些太小心了。
多大点事啊!那县里大街上那么多摆摊的,也没见有人找茬,他这顶多规模大点,赚的多点,别的没什么区别。就连那镇上,赶集的时候不也好多卖东西的,也没见谁倒霉了。
“这算大惊小怪?”郑光年瞪了眼儿子,咬牙低声道:“这才几天,咱家挣了两百多,要是让人家知道了不定闹成啥样呢!谁知道了不眼红?”
重点不在于做买卖本身,而在于挣得太多了,到时候眼红的太多,小事也可能闹大。
还有,他也担心这会影响儿子考大学。如果因为挣点钱耽搁了,那他宁愿不挣那个钱。
听到这,郑诚心里霍然一惊,顺着老爹的话想下去,不禁也有些后怕了。
不知不觉中,他好像又在以后来人的思维来想问题了。尽管知道有一定风险,尽管心里一再的提醒自己,但真到做事的时候,他不可避免的还是受到了过去经验的影响。
这不好,真的很不好。
过去的经验跟知识固然带给他巨大的优势,让他看的远比多数人远,但必须认同,这也常常让他看不到脚下的坑洼。
“他爸,要不就停了吧?你说得我这心里直跳。”刘玉英忍不住说道。
她比丈夫更担心这些,在她看来,什么也没一家人重要。
“不行。”郑诚立刻说道。语气坚决。
“妈,人总不能绊倒了就不走路了吧?就算有问题,咱得想着解决,撂挑子算啥事?”
刘玉英揉了揉眉心,眼中透着无奈:“你道理多,我也争不过你。可要成天担心这担心那,日子还过不过了?”
“哪那么严重。”郑诚摇摇头,也缓和了语气。“我到时候找那个李向东说说,看能不能找个合适名义,再不济,不去镇上也没啥,人家又不是必须在那停。”
他想的是能不能问李向东要个合适的名头,比如说是他们运输队的补给点,最好有个书面聘书什么的,到时候问起来也有个说辞。就算有那找茬的,总不能走几百里路去人家那问吧?
至于停工,那他是怎么也不愿意答应的。这好不容易找到个挣钱的门路,随便就扔了,像什么话嘛。再说了,如果一直这样谨小慎微的,那干脆啥也别干了,躺着等养老呗。
第(2/3)页